水烟忽上白,渐没青山杪。
不知双桥明,全约一湖小。
山店不成市,入夜人声悄。
弦月忽悠扬,并与西风袅。
交秋已半月,残暑苦未了。
所赖夜气清,聊逭毒热恼。
知心通冥论,矫首凌空窅。
直出飞鸟先,孤云同缥缈。
水烟忽上白,渐没青山杪。
不知双桥明,全约一湖小。
山店不成市,入夜人声悄。
弦月忽悠扬,并与西风袅。
交秋已半月,残暑苦未了。
所赖夜气清,聊逭毒热恼。
知心通冥论,矫首凌空窅。
直出飞鸟先,孤云同缥缈。
这首清代诗人张海珊的《晚渡石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凉的秋夜渡湖图景。首句“水烟忽上白”以轻烟在水面升起,暗示傍晚时分湖面的静谧和微凉。接着,“渐没青山杪”描绘烟雾逐渐融入山间,与青山相融,展现出山水的和谐之美。
“不知双桥明,全约一湖小”写出了湖光山色中桥梁的隐约可见,以及湖面的广阔,给人以视觉上的空间感。接下来的两句“山店不成市,入夜人声悄”,描绘了山中小店的寂静,夜晚来临,人声渐息,更显宁静。
“弦月忽悠扬,并与西风袅”运用比喻,将弦月的摇曳与西风的吹拂相提并论,形象地描绘了月色下的湖面微风轻拂的景象。诗人感叹“交秋已半月,残暑苦未了”,点明季节转换,但暑气仍未消退。
然而,夜晚的清凉气息让人心情舒畅,“所赖夜气清,聊逭毒热恼”,诗人借此逃避酷暑的烦恼。他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知心通冥论,矫首凌空窅”,仿佛与天地对话,超脱尘世。
最后两句“直出飞鸟先,孤云同缥缈”,以飞鸟和孤云为喻,表达诗人独自一人乘船渡湖时的自由自在,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意境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湖的秋夜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凉生活的向往。
浯溪一股寒流碧,耸起双峰如削壁。
两公文墨照溪津,到今草木增颜色。
想当忠愤欲吐时,尽把江山供笔力。
我来吊古不胜情,岂但登临爱泉石。
渔阳旧事忍再论,仅赖令公安反侧。
书生百感夜不眠,起读新诗转悽恻。
客子寒亦行,正月固多阴。
马头东风起,绿色日夜深。
大道不敢驱,山径费推寻。
丈夫不逢此,何以知岖嵚。
行投舞阳县,薄暮森众林。
古城何年缺,跋马望日沉。
忧世力不逮,有泪盈衣襟。
嵯峨西北云,想像折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