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得通儒,善类蒙善教。
如此老成人,真足重学校。
我昔客朱方,曾窥管中豹。
言容既笃厚,文字入玄奥。
交游二十年,夷险同一操。
閒居虎林麓,倚窗聊寄傲。
忽承北斗敕,勇鼓来淮棹。
华发映青袍,轻帆惬黄帽。
天晴宜征途,芹藻春色到。
皋比坐可暖,三载勤训导。
惜哉龟手药,至老方取效。
载酒游五山,何由共吟啸。
通川得通儒,善类蒙善教。
如此老成人,真足重学校。
我昔客朱方,曾窥管中豹。
言容既笃厚,文字入玄奥。
交游二十年,夷险同一操。
閒居虎林麓,倚窗聊寄傲。
忽承北斗敕,勇鼓来淮棹。
华发映青袍,轻帆惬黄帽。
天晴宜征途,芹藻春色到。
皋比坐可暖,三载勤训导。
惜哉龟手药,至老方取效。
载酒游五山,何由共吟啸。
这首诗描绘了对朋友高仲山赴任通州教授时的送别之情。诗人通过对高仲山品格和学问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其教育事业的期许。
“通川得通儒,善类蒙善教。”这里强调了高仲山在学术上的造诣,以及他对待学生的态度。诗人认为,高仲山不仅自己学问渊博,而且能够将这些优点传授给后学,使之成为教育中的楷模。
“我昔客朱方,曾窥管中豹。”这两句表明诗人与高仲山的交情由来已久,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这里“窥”字用得很妙,意味着诗人对高仲山的品格和学问早有所了解。
“言容既笃厚,文字入玄奥。”这两句进一步赞扬了高仲山的文学造诣,他不仅口才非凡,言谈之间充满了深邃与内涵,而且文章内容精深,不失为一代文宗。
诗中还描述了两人多年来的交游,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最后几句“载酒游五山,何由共吟啸。”则表达了诗人对高仲山离别后的惆怅之情,希望未来有机会再次相聚,共享天伦。
整首诗通过对高仲山个人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缅怀,展现了一种淡雅而深沉的情感氛围,是送别之作中难得的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