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槎移到此,杳杳白云根。
石乳漏崖响,山腰界雨昏。
径幽盘过险,桥断涉惊浑。
百匝回峰曲,数家临水村。
芋瓜青绕屋,桑柘绿当门。
鹘突儿迎客,龙钟叟抱孙。
涧舂分注沼,田穫半樊园。
地僻衣巾古,人稀耕凿温。
尚怀文杏馆,且拟小桃源。
岭外风波别,摇头勿复言。
仙槎移到此,杳杳白云根。
石乳漏崖响,山腰界雨昏。
径幽盘过险,桥断涉惊浑。
百匝回峰曲,数家临水村。
芋瓜青绕屋,桑柘绿当门。
鹘突儿迎客,龙钟叟抱孙。
涧舂分注沼,田穫半樊园。
地僻衣巾古,人稀耕凿温。
尚怀文杏馆,且拟小桃源。
岭外风波别,摇头勿复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名为横槎的山中隐居的情景。开篇“仙槎移到此,杳杳白云根”即刻画出一幅山清水秀的图景,让人感觉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石乳漏崖响,山腰界雨昏”则展示了山中的自然之声与气氛,同时也透露出隐居者对外界的隔绝感。
“径幽盘过险,桥断涉惊浑”一句,通过描写道路的曲折与险峻,以及桥梁的破损,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山中交通的不便,更暗示了隐逸之人的心境——选择了一条不为世人所知的生活道路。
“百匝回峰曲,数家临水村”则描绘出了山中的居民点,以及他们居住的环境。紧接着,“芋瓜青绕屋,桑柘绿当门”展示了隐逸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他们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鹘突儿迎客,龙钟叟抱孙”一句,通过描写家禽的亲切以及老人的慈爱,展现了山中居民的淳朴与温馨。随后的“涧舂分注沼,田穫半樊园”则进一步展示了自然景观和人工耕作之间的和谐。
“地僻衣巾古,人稀耕凿温”表达了山中生活的古朴与人们稀少,以及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最后,“尚怀文杏馆,且拟小桃源”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文化遗迹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生活场所——“小桃源”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自足而又充满诗意的隐逸世界。
澹澹池中华,离离池上树。
缅怀龙山翁,婆娑此成趣。
相招桃源舟,蹇予莫能赴。
翁今为飞仙,乘云还帝所。
归燕随秋风,翠楼渺烟雾。
会面良独难,知心那复遇。
空馀千岁怀,冷落香珀句。
平原若为绣,钟子安可铸。
萧萧众芳尽,冉冉流年度。
浮生欲如何,三叹出门去。
黄沙满江日色薄,北风吹天云欲落。
鱼龙贾勇气凌人,八月海风无此恶。
书生性命可轻试,拿舟早傍沙湾泊。
嵯峨万里下水船,搥鼓张帆无奈乐。
篙师瘦坐攒两眉,羡彼何速嗟我迟。
玄冥行权故应尔,速何足喜迟何悲。
一年三百六十日,须有一日顺风时。
乘流遇坎姑听之,涛山雪屋方堪诗。
淮南稍觉故人稀,几度拿舟愿辄违。
王粲去乡应有恨,邴原避地岂无依。
稻迷绛国鸿初下,酒满江城蟹正肥。
想见临风重回首,芝山日日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