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中风正清,卜居三径近孤城。
六经家学千篇在,万古心源一念惺。
声名虚惭扬郡邑,梦魂飞不到公卿。
如何当道需贤哲,错把明经起伏生。
安乐窝中风正清,卜居三径近孤城。
六经家学千篇在,万古心源一念惺。
声名虚惭扬郡邑,梦魂飞不到公卿。
如何当道需贤哲,错把明经起伏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安逸的居所中,内心宁静而充满学问的生活状态。首句“安乐窝中风正清”描绘出诗人居住环境的清静与舒适,暗示了其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接着,“卜居三径近孤城”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以及与外界的相对隔离,但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并未因此而停止。
“六经家学千篇在”一句,表明了诗人深厚的学术根基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他以六经为学,积累了大量的篇章,展现了其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而“万古心源一念惺”则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真理的追求和内心的觉醒,体现了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声名虚惭扬郡邑,梦魂飞不到公卿”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声与权贵的淡然态度,他并不因声名远播而自满,也不向往高位显赫,而是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自由。
最后,“如何当道需贤哲,错把明经起伏生”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指出在治理国家时需要的是贤能之士,而不是仅仅依靠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表达了对人才选拔机制的反思和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知识、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昔日杜甫成狂歌,自言四兄巢许伦。
虽然龌龊家人语,能使千载传其真。
吴卿今年六十五,汝兄七十貌更古。
纵令湖海无拘束,稍袭衣冠傍规矩。
朅来种秫兼种粳,手抄鱼经复酒经。
有酒直寻长乐塸,得鱼且泊沧浪亭。
闻道甔甀洞中石,移来半是愚公力。
县官第不横索钱,野老何妨且争席。
红颜宣发青方瞳,绿衫朱黻斑斓中。
庭前参差几玉树,云表偃蹇双冥鸿。
丈人得之必辞避,愚者是兄贤者弟。
但呼尧世洗耳翁,何必要第五之名强骠骑。
屠郎读书破万卷,不及区区三语掾。
以兹耻共侏儒粟,归侍髯翁寿清宴。
菽水一勺轻千钟,况有今古蟠其胸。
朝看明海欱日月,夕爱赤堇摅烟虹。
天贻玉棺唤髯去,肯向东园借官具。
娄江忽有孝廉船,问我求题君子墓。
谀墓古来人所嗤,髯翁遗爱吾何疑。
始知吴札千金剑,奚若中郎七尺碑。
念余年来倦笔研,欲焚弃之心更愞。
乞汝相携老文苑,人间一官味诚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