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垂杨外,湖陂乱苇间。
翠含千树雨,青露一痕山。
果熟喧童口,桑稠碍女鬟。
渔舟小如叶,载我洞庭还。
野寺垂杨外,湖陂乱苇间。
翠含千树雨,青露一痕山。
果熟喧童口,桑稠碍女鬟。
渔舟小如叶,载我洞庭还。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湖上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湖边景色。首句“野寺垂杨外”点出地点,寺庙坐落在郊野,周边是垂杨依依,环境清幽。接着,“湖陂乱苇间”进一步描绘湖边的自然景象,芦苇丛生,显得杂乱而生机盎然。
“翠含千树雨”运用了拟人手法,写翠绿的树木仿佛含着雨滴,形象地表现出雨后树叶的清新与湿润。而“青露一痕山”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远处山峦在晨露中的朦胧轮廓,给人以静谧之感。
“果熟喧童口”描绘的是孩子们采摘熟透的果实的欢乐场景,儿童的欢声笑语增添了生活的热闹气氛。下一句“桑稠碍女鬟”则通过密集的桑树阻碍了女子们的行动,暗示了农忙时节的忙碌和田园生活的质朴。
最后两句“渔舟小如叶,载我洞庭还”以比喻手法描绘出渔舟之小,如同一片叶子漂浮在湖面,诗人乘舟归家,心境悠然,仿佛融入了洞庭湖的广阔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畔乡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透露出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身世如浮云,百年一飘忽。
古人事业在,已腐蒿里骨。
惜哉薰风亭,劲翰俨突兀。
想当挥洒际,浩气涨溟渤。
迄兹变故后,同好亦泯没。
散帙落危睇,作亭焕新揭。
超然盛德后,清芬念贻厥。
亦闻爽垲地,山水皆秀发。
旷荡敞遐眺,葱茜罗翠樾。
胜游集簪履,有酒备百罚。
异时太真园,绛树山硉矹。
吾其解烦鞅,长风卧烟筏。
问津鸥鸟外,亭上散白发。
飘飘揖薰风,解带脚不袜。
咀嚼清冰圆,内洗肝肺渴。
呜呼苍梧远,瑶琴久衰歇。
于焉慰永怀,森森来披拂。
耿耿入疏襟,更欲迟华月。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
恩情婉娈忽为别,使人莫错乱愁心。
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
觉来相思生白发,盈盈汉水若可越。
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