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露滴疏桐,月下鸣双杵。
清宵耿不寐,美人何处所。
夕露滴疏桐,月下鸣双杵。
清宵耿不寐,美人何处所。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秋夜有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秋夜画面。"夕露滴疏桐",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夜晚月光下,稀疏的梧桐叶上凝聚着晶莹的露珠,滴落时仿佛在低语,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月下鸣双杵"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可能是远处纺织女工的劳作声,或是思妇心中的思念,通过捣衣声传递出来,使得寂静的秋夜多了几分生活气息。
"清宵耿不寐",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难以入眠的状况,"耿不寐"一词透露出内心的焦虑和期待。"美人何处所"则是诗人心中的牵挂,对远方佳人的深深思念,使得整个秋夜更加显得孤独和惆怅。
整首诗以景生情,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孤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