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豚无迹竞西奔,著意追求孰用功。
惟必操存能主敬,依然不离这腔中。
放豚无迹竞西奔,著意追求孰用功。
惟必操存能主敬,依然不离这腔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孟子·求放心》,通过对放豚(放猪)这一日常场景的描绘,寓言般地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念。"豚无迹竞西奔"象征着人心的放纵和迷失,如同失去控制的猪四处乱跑。"著意追求孰用功"则指出,如果刻意去追寻散失的本心,可能徒劳无功。
然而,诗人强调"惟必操存能主敬",即只有通过持续的自我修炼和保持内心的敬畏,才能找回那颗原本的"放心",也就是人的道德本真。"依然不离这腔中"进一步说明,这种内心的修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应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整首诗以日常生活小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儒家关于修身养性的核心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教育意义。
去年当此夕,步屟过子庐。
候门肃以入,列坐情怡愉。
是时群从集,灯火荧前除。
儿童绕我戏,捋髭牵衣裾。
流光如转烛,景物与时俱。
痛子竟长往,浮云变须臾。
弟兄我七人,强半归丘墟。
存者与子三,何堪返黄垆。
在原爱由性,抚时感如初。
百年洵难料,一岁行看徂。
强壮子已矣,我衰当何如?
喧者勿喧,歌者勿歌。呜呼我哀,我哀奈何?
父知儿寒,母知儿饥。我无父母,饥寒谁知?
亲在忆亲,亲没恋坟。魂断难复,草荒更新。
夜坐秉烛,兄右弟左。同为孤儿,哀哉生我!
抱女置膝,忍涕中悲。儿亦无母,我怀痛之。
烛短夜寒,予心之酸。男儿低头,顾影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