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原来未画先,色空空色两茫然。
若教会领真空趣,籁息山幽月在天。
一画原来未画先,色空空色两茫然。
若教会领真空趣,籁息山幽月在天。
这首诗《书太初僧卷》是明代诗人庞嵩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首句“一画原来未画先”,以“一画”为喻,暗示了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本质,引人深思。接着,“色空空色两茫然”进一步阐述了色与空的关系,即世间万物皆由空性显现,而空性本身又无固定形态,呈现出一种模糊、不确定的状态。这种描述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空”的哲学思想,即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
后两句“若教会领真空趣,籁息山幽月在天”则将讨论引向如何理解和体验这种“真空”之趣。这里的“籁息”可能指的是静心聆听自然的声音,通过内心的平静来感悟宇宙的真理。诗人似乎在鼓励读者,通过内心的修行和对自然的观察,去领悟到宇宙的奥秘,达到心灵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最后一句“月在天”则象征着真理或智慧的永恒存在,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真理始终如一,如同夜空中永恒的月亮。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宇宙、生命、真理等深刻的主题,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宇宙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重三投晓出郊坰,跃马归来趁晚晴。
笔卷云烟归赋咏,轴联珠玉斗晶明。
我从多病三春里,转觉浮生万事轻。
夜半惟歌盘谷序,肯如仲叔请繁缨。
一天风露,喜初行弹压,人间残暑。
金母此时,云軿先降,又见枢星光吐。
人道鸿濛逢日,可是东方明处。
更天上、走王人络绎,仪鸾琼醑。听语。更希举。
试把皇朝、盛事都来数。
当日鳌头,皇扉侍母,绿发方瞳□□。
更有飞凫王季,往往文星再聚。
浑休问,但回班千岁,貂蝉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