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本无心,虚舟但乘流。
主人非逋客,不使芳杜羞。
鸣驺入山谷,黾勉赴所求。
明知廊庙具,岂为猿鹤留。
朝来尺素书,联翩自岩丘。
平安喜筠柏,宁论橘千头。
岂无木石居,吾非若人俦。
既与世同乐,那容不同忧。
行云本无心,虚舟但乘流。
主人非逋客,不使芳杜羞。
鸣驺入山谷,黾勉赴所求。
明知廊庙具,岂为猿鹤留。
朝来尺素书,联翩自岩丘。
平安喜筠柏,宁论橘千头。
岂无木石居,吾非若人俦。
既与世同乐,那容不同忧。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卞山信至三首(其二)》。诗中以行云和虚舟为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与世俗的和谐共处,以及对朋友来信的喜悦之情,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首句“行云本无心,虚舟但乘流”描绘了行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虚舟则象征着诗人自己,随波逐流,不受外界束缚。接下来,“主人非逋客,不使芳杜羞”表达了诗人并非逃避现实之人,而是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与不完美。
“鸣驺入山谷,黾勉赴所求”描绘了忙碌与追求的形象,但紧接着的“明知廊庙具,岂为猿鹤留”则表明诗人并不为这些世俗的追求所累,他的内心追求更为高远。诗人深知世间万物皆有其价值,但并不因此而留恋于猿鹤般的隐逸生活。
“朝来尺素书,联翩自岩丘”描述了收到友人来信的喜悦,信件来自远离尘嚣的山岩之丘,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深沉。最后两句“岂无木石居,吾非若人俦。既与世同乐,那容不同忧”表达了诗人虽有隐居之所,但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愿意与世人共享快乐,同时也理解并接纳生活的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小舟横楫,看云峰高拥,千重苍碧。
白帝城中冠盖换,田野犹谈玄德。
三顾频烦,两朝开济,何处寻遗迹。
江堆石阵,至今神拥沙碛。
追忆当年诸葛,幅巾高卧,抱图王奇策。
见说庙今尚在,中有参天松柏。
据蜀英豪,吞吴遗恨,俯仰成今昔。
空令豪俊,浩歌挥涕横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