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篱落两三枝,特地嵚欹不入时。
老气直教无我敌,清名颇亦畏人知。
那堪薄俗轻描画,祗向前贤大索诗。
问影问形都不似,高楼玉笛莫频吹。
山家篱落两三枝,特地嵚欹不入时。
老气直教无我敌,清名颇亦畏人知。
那堪薄俗轻描画,祗向前贤大索诗。
问影问形都不似,高楼玉笛莫频吹。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独特气质与清高品格。首句“山家篱落两三枝”,以简练之笔勾勒出梅花生长于山野、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展现出其与世无争的淡泊姿态。接着,“特地嵚欹不入时”一句,通过描述梅花的姿态独特、不合流俗,进一步强调了其独立不群的个性。
“老气直教无我敌,清名颇亦畏人知”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梅花人格化,赋予其老练而自信的气质,以及清雅之名的谨慎与内敛,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孤傲。
“那堪薄俗轻描画,祗向前贤大索诗”则揭示了社会风气对梅花的误解与忽视,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被低估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前贤能理解梅花真谛的期待。
最后,“问影问形都不似,高楼玉笛莫频吹”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强调梅花的与众不同,提醒人们不要用世俗的标准去评价它,更不要轻易地用音乐去渲染它的美,以免破坏其自然与静谧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也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雪压新年,花开想迟,莺来甚难。
喜杯有屠苏,春风滟滟,盘余苜蓿,朝日团团。
六十年来,寻常交际,江海鸥盟总不寒。
移家处,每涉园成趣,居谷名盘。忘情世味心酸。
但吟得新诗似得官。
尽教我低头,三间茅屋,从他高步,百尺危竿。
白首无成,苍生应笑,不是当年老谢安。
琴书里,且消磨晚景,受用清欢。
冷笑班超,要觅封侯,弃了毛锥。
看今来古往,虚名何用,朝荣夕悴,浮世堪悲。
老我衣冠,傍人篱落,赖有平生铁砚随。
西庄上,对溪山如画,鸥鹭忘机。相逢喜得新知。
更不用黄金铸子期。
把胸中磊块,时时浇酒,眼前光景,处处题诗。
轻帽簪花,柔茵藉草,时复尊前一笑嬉。
沈酣后,任南山石烂,东海尘飞。
二十年间,曾记对语,山阳森碧琅玕。
谈笑里蓬莱清浅,陆涨波澜。
惊喜灵根无恙,双明玉树同看。
搀枪境里,漫漫长夜,共话团栾。
余生散漫,江海虚舟,一叶不揆循环。
俱老矣、关河千里,晤语良难。
自笑烟霞痼疾,半生风月长闲。
别时好在,云根水骨,相对怡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