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于清风楼斋坐久举目忽睹日光豁然顿晓而有偈》
《于清风楼斋坐久举目忽睹日光豁然顿晓而有偈》全文
唐 / 师鼐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

方信普通年远事,不从葱岭带将来。

(0)
鉴赏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师鼐所作,题为《于清风楼斋坐久举目忽睹日光豁然顿晓而有偈》。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清风楼的官斋中静坐,突然间抬头望向窗外,感受到清风拂面,阳光洒落,心境为之一亮,仿佛所有的困惑与迷惘都瞬间消散,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与明悟。

“清风楼上赴官斋”,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情境,清风楼上的官斋,既是诗人的工作之所,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诗人通过“赴”字,不仅描绘了前往官斋的动作,也暗示了他对于工作的态度和对环境的感受。

“此日平生眼豁开”,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在这特殊的一天,有了不同寻常的体验。这里的“眼豁开”不仅仅是指视觉上的开阔,更是心灵层面的觉醒与解放,意味着诗人的心灵之窗被打开,视野变得更为宽广,对世界的认知也更加深刻。

“方信普通年远事,不从葱岭带将来”,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反思与领悟。通过“方信”二字,强调了这种认识的突然性与深刻性。诗人意识到,过去的许多事情,尤其是那些遥远的经历,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与理解,就无法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这里,“葱岭”可能象征着遥远或难以触及的事物,而“带将来”则意味着将这些事物带入自己的生活,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与接纳,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视与把握。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化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静思中获得的启示与成长。

作者介绍

师鼐
朝代:唐

五代吴越时禅僧。嗣雪峰义存。闽王曾请其于清风楼斋坐。后住越州诸暨越山,号鉴真禅师。《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并录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猜你喜欢

风入松.秋蝶

重寻断梦到天涯。不见昔时花。

残春去后心情懒,怕经过、燕垒蜂衙。

独自小停瓜架,依稀认得山家。满身文彩向谁夸。

风露怎周遮。蘼芜十里凋残尽,只东篱、瘦菊藏它。

一霎秋魂欲化,又惊落叶寒鸦。

(0)

鬓云松令.新病初痊,鬓发半脱,晨状梳掠,忽忽自怜

病生愁,愁种病。病起愁添,强对芙蓉镜。

委地香云慵不整。如剪春风,看卷晶帘影。

钿蝉寒,钗燕冷。憔悴腰肢,羞与垂杨并。

一缕柔丝千万恨。绿腻琼梳,指上馀香凝。

(0)

望江南.梅

风剪剪,冷淡著疏林。

消得相公佳句也,个侬真个铁为心。云压一枝横。

团粉絮,香护缟衣人。

记取灞桥风雪候,花妨微月月妨云。诗影间梅魂。

(0)

满庭芳.春闺

乍雨还晴,嫩寒轻暖,海棠不耐春暄。

娇慵如醉,特煞可人怜。

深院重门静锁,生憎煞、燕恼莺喧。

又是清明时候也,杨柳欲飞绵。年年。

当此际,鸾消翠黛,鸭冷沉烟。

试罗衣宽窄,较不如前。

多半因春消瘦,入膏肓、愁病难痊。

常则向、锦衾窝里,挨过卖花天。

(0)

水调歌头.春暮

春事到三月,好景易匆匆。

时序推迁如此,安得巧从容。

莫怨驹光难驻,且看双鬟似旧,明岁再相逢。

别有恋人处,芳草缀残红。步苔径,来杏苑,觅吟踪。

惜花蝴蝶,犹自飞向绿荫中。

知是韶华将尽,只合携壶追赏,痛饮醉东风。

愿彼有情者,移受酒泉封。

(0)

如梦令.春夜

帘外晚风侵袂。正是寒消天气。

试看海红枝,斜倚玉阑低睡。春腻。春腻。

花下暗虫声细。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