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
方信普通年远事,不从葱岭带将来。
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
方信普通年远事,不从葱岭带将来。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师鼐所作,题为《于清风楼斋坐久举目忽睹日光豁然顿晓而有偈》。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清风楼的官斋中静坐,突然间抬头望向窗外,感受到清风拂面,阳光洒落,心境为之一亮,仿佛所有的困惑与迷惘都瞬间消散,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与明悟。
“清风楼上赴官斋”,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情境,清风楼上的官斋,既是诗人的工作之所,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诗人通过“赴”字,不仅描绘了前往官斋的动作,也暗示了他对于工作的态度和对环境的感受。
“此日平生眼豁开”,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在这特殊的一天,有了不同寻常的体验。这里的“眼豁开”不仅仅是指视觉上的开阔,更是心灵层面的觉醒与解放,意味着诗人的心灵之窗被打开,视野变得更为宽广,对世界的认知也更加深刻。
“方信普通年远事,不从葱岭带将来”,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反思与领悟。通过“方信”二字,强调了这种认识的突然性与深刻性。诗人意识到,过去的许多事情,尤其是那些遥远的经历,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与理解,就无法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这里,“葱岭”可能象征着遥远或难以触及的事物,而“带将来”则意味着将这些事物带入自己的生活,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重新审视与接纳,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视与把握。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化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静思中获得的启示与成长。
病生愁,愁种病。病起愁添,强对芙蓉镜。
委地香云慵不整。如剪春风,看卷晶帘影。
钿蝉寒,钗燕冷。憔悴腰肢,羞与垂杨并。
一缕柔丝千万恨。绿腻琼梳,指上馀香凝。
乍雨还晴,嫩寒轻暖,海棠不耐春暄。
娇慵如醉,特煞可人怜。
深院重门静锁,生憎煞、燕恼莺喧。
又是清明时候也,杨柳欲飞绵。年年。
当此际,鸾消翠黛,鸭冷沉烟。
试罗衣宽窄,较不如前。
多半因春消瘦,入膏肓、愁病难痊。
常则向、锦衾窝里,挨过卖花天。
春事到三月,好景易匆匆。
时序推迁如此,安得巧从容。
莫怨驹光难驻,且看双鬟似旧,明岁再相逢。
别有恋人处,芳草缀残红。步苔径,来杏苑,觅吟踪。
惜花蝴蝶,犹自飞向绿荫中。
知是韶华将尽,只合携壶追赏,痛饮醉东风。
愿彼有情者,移受酒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