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曙钟初,家山半在吴。
橹声过远寺,江色润秋芜。
陂鹤巢城木,边鸿宿岸芦。
知君当永夜,独钓五湖隅。
挂席曙钟初,家山半在吴。
橹声过远寺,江色润秋芜。
陂鹤巢城木,边鸿宿岸芦。
知君当永夜,独钓五湖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早晨景象,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开篇“挂席曙钟初,家山半在吴”即设定了清晨的场景,晨钟初响,家乡之山部分隐现于江南的吴地。
接着,“橹声过远寺,江色润秋芜”进一步渲染了静谧氛围。橹声飘逸,穿越了远方的庙宇,而江水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分外宁静,连带着岸边的秋草都被这宁静的气息所润泽。
诗人随后写道“陂鹤巢城木,边鸿宿岸芦”,画面转向了鸟儿栖息在古城之木,以及鸿雁归宿于岸边的芦苇。这些细节丰富了景象,也暗示了一种孤寂与静谧。
最后,“知君当永夜,独钓五湖隅”则是诗人对远方朋友深夜独自垂钓的关心。在这无尽的夜晚,朋友可能正一个人在五湖之隅投下渔网,而诗人的思念也随着江风飘向远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朋友孤独夜钓的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
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
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暗香横路雪垂垂。
晚风吹。
晓风吹。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
欲开时。
未开时。
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
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未能立得自家身,何暇将身更为人。
借使有求能尽与,也知方笑已生嗔。
器才满后须招损,镜太明时易受尘。
终日闭门无客至,近来鱼鸟却相亲。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