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草离离,重城秋暮时。
荒园交兔径,残屋带荆篱。
自倚城如铁,谁怜命若丝。
诛求方未已,富庶定何期。
到处草离离,重城秋暮时。
荒园交兔径,残屋带荆篱。
自倚城如铁,谁怜命若丝。
诛求方未已,富庶定何期。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触目》描绘了一幅深秋城郊的荒凉景象。"到处草离离",写出了秋草茂盛,一片凄凉之感;"重城秋暮时",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傍晚时分,更显孤寂。"荒园交兔径,残屋带荆篱",进一步描绘了园子的荒芜和房屋的破败,小径交错,荆棘环绕,显示出人迹罕至的景象。
诗人以"自倚城如铁"表达内心的坚强与无奈,暗示自己如同铁石心肠般面对生活的困苦;"谁怜命若丝"则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自己的生命如同细丝般脆弱,无人怜惜。最后两句"诛求方未已,富庶定何期"揭示出社会现实,官府的苛捐杂税并未停止,人们何时才能摆脱贫困,实现富庶,这是对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明朝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对未来的期盼与忧虑。
天上仙人碧落卿,冰弦入手风泠泠。
一弹山中别鹤操,再弄谷口樵歌声。
是日同登玉虚阁,碧窗片片桃花落。
恍然坐我凤麟洲,琼珥瑶环下寥廓。
师今复上耆山颠,洗耳更听幽涧泉。
钧天别有太古调,此曲不许人间传。
登山莫采连城玉,云卿有子万事足。
入海莫探明月珠,云卿有子知读书。
五男二女古亦少,卿家得之如得宝。
大者筋力强,幼者颜色好。
问之何能得如是,周郎家有长生草。
云卿食禄今八千,探囊谢医无一钱。
此文可比柳州传,报以远大非空言。
高人爱瓢得瓢趣,在山出山皆乐处。
十年不酌山中泉,濩落江湖随所寓。
既不学洗耳翁,弃之不耐聆松风。
又不学悬壶老,卖药藏身以为宝。
朝骑华亭鹤,暮蹋碧海鲸。
身披紫绮裘,手提力士铛,与瓢倾倒如弟兄。
兴来唤明月,大瓢小瓢相与倾。
大瓢一饮累千觞,小瓢百觞亦不停。
明珠走盘落咳唾,谑浪好似东方生。
兀然一醉卧花下,月落瓢空还复醒。
春江水绿花冥冥,金华芙蓉天上青。
持瓢若饮双溪水,我亦相从来濯缨。
春云阴阴春雨作,今日迎春出东郭。
陌上青泥一尺深,雨打牛头湿牛角。
儿童奔走看春归,拾得春牛头上泥。
阿翁大笑向儿道,正应春头种田好。
呼儿买酒祀田神,大字搏泥写作春。
田鼠不生野无雀,有租纳官心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