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光重拂镜新磨,六百年来返太阿。
方戴上枝归一日,纷纷民又唱共和。
剑光重拂镜新磨,六百年来返太阿。
方戴上枝归一日,纷纷民又唱共和。
这首诗名为《日本杂事诗(其六)》,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黄遵宪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时代变迁与个人情感。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剑光重拂镜新磨”开篇,形象地描绘出一把剑经过精心打磨后,光芒再次闪耀的情景。这里的“剑”象征着历史的变革与新生,“镜新磨”则寓意着社会面貌的焕然一新。接着,“六百年来返太阿”一句,借用了古代宝剑“太阿”的典故,表达了历经六百年的沧桑巨变后,历史似乎又回到了一个起点,暗示了某种循环或回归的意味。
“方戴上枝归一日”中的“戴上枝”可能暗喻某种权力的更迭或社会变革的开始,而“归一日”则可能是指短暂的恢复或回归。这句诗整体营造了一种历史轮回、短暂回归的氛围。
最后,“纷纷民又唱共和”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在经历了历史的起伏后,民众又迎来了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这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在面对日本社会变革时的感慨,以及对共和制度的肯定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新时代到来的喜悦与期盼。黄遵宪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展现了晚清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白发三千丈,双鬓不胜垂。
人间忧喜如梦,老矣更何之。
蘧玉行年过了,未必如今俱是,五十九年非。
拟把彭殇梦,分付举痴儿。君莫羡,客起舞,寿琼卮。
此生但愿,长遣猿鹤共追随。
金印借令如斗,富贵那能长久,不饮竟何为。
莫问蓬莱路,从古少人知。
五羊奔走地,双阙空濛隈。
卧游托殷勤,信步空迟回。
振衣陟嶙峋,滑履欹莓苔。
岂无葛仙骨,已养罗浮胎。
何当妒阴雨,隐谷鸣春雷。
愿言借晴明,极盼穷纮垓。
且向虎跑泉,静洗尘寰埃。
菩提识灵种,宝塔凌虚台。
笑呼猿鹤群,对舞欢徘徊。
携家向玉阳,是处即吾里。
砌台养云蓍,当门植桐梓。
峧谷希足音,寤歌独永矢。
聒聒飞玉泉,聊藉洗尘耳。
抱志三十年,日月惊逝矣。
周文杳西郊,希夷卧未起。
执易登玉虚,无言隐玉几。
扣开后天门,直透先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