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称福地,兹山奚名从。
不闻大姑山,小姑侍御充。
岂必统乎尊,屈汝为附庸。
揽胜自兹始,胜境将毋同。
譬如访佳客,以此为先容。
出郭二三里,秀媚青芙蓉。
何年飞巨鳌,到此成奇峰。
巉岩怒欲压,古寺嵌当中。
偶然一举首,突兀惊双瞳。
旁有滴翠崖,泉石尤玲珑。
黝然油米洞,附会誇神功。
磨生劈窠字,一一撑青空。
峭壁裂一线,上有天桥通。
想见巨灵擘,生面开鸿濛。
绝顶罕人迹,时有仙灵踪。
明当赴仙坛,鸾鹤应相逢。
麻姑称福地,兹山奚名从。
不闻大姑山,小姑侍御充。
岂必统乎尊,屈汝为附庸。
揽胜自兹始,胜境将毋同。
譬如访佳客,以此为先容。
出郭二三里,秀媚青芙蓉。
何年飞巨鳌,到此成奇峰。
巉岩怒欲压,古寺嵌当中。
偶然一举首,突兀惊双瞳。
旁有滴翠崖,泉石尤玲珑。
黝然油米洞,附会誇神功。
磨生劈窠字,一一撑青空。
峭壁裂一线,上有天桥通。
想见巨灵擘,生面开鸿濛。
绝顶罕人迹,时有仙灵踪。
明当赴仙坛,鸾鹤应相逢。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从姑山的所见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的壮丽与神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想象,如“秀媚青芙蓉”、“巉岩怒欲压”、“滴翠崖”、“油米洞”等,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形态与自然景观。
首句“麻姑称福地,兹山奚名从”,以麻姑称颂福地起笔,引出对这座山的赞美,同时提出疑问,山为何名为从姑。接着,“不闻大姑山,小姑侍御充”,通过对比大姑山与小姑山,暗示从姑山虽名为从属,却也蕴含着独特的魅力。
“岂必统乎尊,屈汝为附庸”,表达了对从姑山地位的重新审视,认为其不应仅仅作为附属存在,而是具有独立的价值。接下来的“揽胜自兹始,胜境将毋同”,则点明了从姑山作为探索胜景的起点,其景色与众不同。
“譬如访佳客,以此为先容”,将游览从姑山比作拜访佳客,以表达对这座山的尊敬与期待。随后的“出郭二三里,秀媚青芙蓉”,描绘了从姑山的秀丽景色,如同青色的芙蓉花一般迷人。
“何年飞巨鳌,到此成奇峰”,通过传说中的巨鳌,增添了山的神秘色彩。接下来的“巉岩怒欲压,古寺嵌当中”,描述了山岩的险峻与古寺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偶然一举首,突兀惊双瞳”,写出了作者在不经意间抬头所见的震撼景象。“旁有滴翠崖,泉石尤玲珑”,进一步描绘了山的自然之美。“黝然油米洞,附会誇神功”,通过油米洞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话解释。
“磨生劈窠字,一一撑青空”,形容山壁上的文字如同被刀劈开,直插云霄。“峭壁裂一线,上有天桥通”,描绘了一线天的壮观景象,仿佛通往天空的桥梁。“想见巨灵擘,生面开鸿濛”,通过想象巨灵的开辟之力,展现了天地初开的景象。
最后,“绝顶罕人迹,时有仙灵踪”,表达了从姑山顶的孤寂与神秘,以及偶尔出现的仙灵之迹。“明当赴仙坛,鸾鹤应相逢”,预示着作者将前往仙坛,与鸾鹤相遇,象征着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从姑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想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