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鸟还输隐吏閒,馀酣矶畔漱潺湲。
坐来白石清流里,疑到三湘七泽间。
夕网鱼虾翻几案,秋风蒪脍忆乡关。
扁舟径可如张翰,词赋何须学子山。
鸥鸟还输隐吏閒,馀酣矶畔漱潺湲。
坐来白石清流里,疑到三湘七泽间。
夕网鱼虾翻几案,秋风蒪脍忆乡关。
扁舟径可如张翰,词赋何须学子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镜园秋日聚会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鸥鸟还输隐吏閒,馀酣矶畔漱潺湲”,以鸥鸟与隐吏对比,隐吏的悠闲自在与鸥鸟的自由自在相映成趣,矶畔的流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宁静与悠长。这里运用了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颔联“坐来白石清流里,疑到三湘七泽间”,诗人坐在清澈的溪流旁的白石上,仿佛穿越到了遥远的三湘七泽之间,那里的山水之美,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一联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
颈联“夕网鱼虾翻几案,秋风蒪脍忆乡关”,描述了傍晚捕鱼的情景,鱼虾被网起后摆放在几案之上,秋风吹过,让人想起家乡的美味佳肴。这一联既体现了生活的烟火气,又蕴含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尾联“扁舟径可如张翰,词赋何须学子山”,表达了诗人想要像张翰那样乘一叶扁舟归隐的想法,而创作词赋则不必非要像子山那样苦学。这里既有对古代文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身创作的自信与洒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日聚会图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回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