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为傅沅叔题徐湘蘋水墨写生册四首·其三》
《为傅沅叔题徐湘蘋水墨写生册四首·其三》全文
清 / 夏孙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残缣世守拜经楼,凭吊名园句并留。

为底披图人易感,沧桑剩影在心头。

(0)
鉴赏

此诗《为傅沅叔题徐湘蘋水墨写生册四首(其三)》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感慨与追忆。

首句“残缣世守拜经楼”,“残缣”指残破的绢帛,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遗存。“世守”则表达了对这些文化遗产世代传承的敬意。“拜经楼”则是对古代藏书楼的尊称,此处暗含对古代知识与智慧的崇敬。整句传达出一种对过往文明的敬畏之情。

次句“凭吊名园句并留”,“凭吊”意味着对名胜古迹的瞻仰与缅怀,“名园”则指向那些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园林。诗人通过“句并留”这一细节,强调了文字记录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性,即通过诗句将名园的记忆留存下来,使之不被时间遗忘。

第三句“为底披图人易感”,“披图”指的是展开画卷或图册,这里借指阅读或审视历史文献或艺术作品。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人们面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图册时,总是容易产生共鸣与情感?”这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人类情感与历史联系的深刻思考,也暗示了艺术与文化在触动人心方面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

最后一句“沧桑剩影在心头”,“沧桑”形容世事变化之大,岁月流转之深。“剩影”则指历史留下的痕迹,即使是在心灵深处,这些痕迹依然清晰可见,难以忘怀。整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之间复杂关系的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文化传承、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深刻思考,同时也传递出对过往文明的尊重与怀念。

作者介绍

夏孙桐
朝代:清

宇闰枝,晚号闰庵。出身书香世家。光绪壬午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戊戌、癸卯两充会试同考官,庚子、辛丑简任四川、广东乡试副主考。丁末,出任浙江湖州知府。民国初,夏应聘入都,纂修清史稿。徐世昌辑清儒学案、晚晴簃诗汇,夏孙桐曾主其事。夏是近代著名词人,著有悔龛词。诗作有观所尚斋诗存。享年八十五岁(一八五七—一九四二)。
猜你喜欢

长相思.无色界

命还空。性还空。物我双忘阐慧风。冥冥一混同。

运神功,契鸿蒙。反素灵光天地中。虚形处处通。

(0)

行香子.赠不语王哥

真乐闲闲。口过删删。养冲和、屏荡愚顽。

圆融法性,复变童颜。便出三乘,超十地,不为难。

五彩回环。烹炼金丹。看仙炉、虎绕龙蟠。

阴阳数足,撞透天关。就蹑祥云,朝元去,列仙班。

(0)

无俗念.通仙观作

通仙地僻,向西山深处,倚云栖迹。

俯视峰峦千万叠,隔断红尘消息。

闲步烟萝,静吟风月,此事何人议。

修真上士,更于何处寻觅。

一带无尽山川,洞天幽圃,自有神仙域。

名利相缠谁得到,难伴清虚闲客。

碧洞高眠,清岩稳坐,岂羡王孙宅。

我来几度,此中留意多日。

(0)

清平乐

琼枝瑶草。来自三山岛。莫道生男堪慰老。

掌上金儿更好。胭脂杏蕾生红。绣襦学弄春风。

好共兰兰楚楚,画教乞巧图中。

(0)

浣溪沙

借守陪京尺五天。碧油旆里地行仙。

政成多暇且同欢。

梅雨□江□□润,薰风高阁水晶寒。

长鲸饮罢玉壶乾。

(0)

临江仙

杨柳池塘桃李径,华堂寿宴初开。

围春翠幕舞风回。东山携妓女,北海整尊罍。

玉笋轻敲红象板,金荷潋滟传杯。

笙歌缭绕宴春台。华山闲日月,□野醉蓬莱。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