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昨日问为谁,西舍今朝走马追。
孤负满城冠盖念,只缘衰迈倦参随。
东家昨日问为谁,西舍今朝走马追。
孤负满城冠盖念,只缘衰迈倦参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吴与弼在邵武的日常生活情景,通过对比东家和西舍的不同境遇,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首句“东家昨日问为谁”,以一个疑问句开头,仿佛是东家在询问某位来访者的身份,引出了一种好奇和期待的氛围。接着,“西舍今朝走马追”则描述了西舍今日急匆匆追赶的情景,暗示着某种紧急或重要的事情发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孤负满城冠盖念”,这里的“冠盖”常用来形容官员或贵族的仪仗,意味着整个城市都对诗人的到来有所期待,然而诗人却未能满足这些期待,表达了诗人可能因为个人原因而无法参与或回应这些社会活动的遗憾。“只缘衰迈倦参随”,最后两句揭示了诗人未能参与的原因——年老体衰,感到疲惫,不再愿意或能够跟随众人一同参与各种社交活动。这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状态,也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一丝不苟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
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
稿师请小泊,石碇沉泥沙。
是中太无岸,强指苇与莎。
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同舟总下泪,自谓餧鼋鼍。
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
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