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书来震旦,康乐造渊微。
贝叶深山译,曼花半夜飞。
香清虽透笔,蕊散不沾衣。
旧社白莲老,远公应望归。
空书来震旦,康乐造渊微。
贝叶深山译,曼花半夜飞。
香清虽透笔,蕊散不沾衣。
旧社白莲老,远公应望归。
这首诗《雨花台》由宋代诗人杨杰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花台的自然美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联“空书来震旦,康乐造渊微”,以“空书”开篇,暗示了雨花台的静谧与深远,引出“康乐造渊微”的意境,康乐指的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此处借以表达雨花台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如同谢灵运般深邃。
颔联“贝叶深山译,曼花半夜飞”,运用了“贝叶”这一佛教文化元素,象征着雨花台作为佛教圣地的庄严与神秘,同时“曼花半夜飞”则描绘了一幅夜晚曼花轻盈飘舞的美丽景象,展现出雨花台夜色中的宁静与生机。
颈联“香清虽透笔,蕊散不沾衣”,进一步描绘了雨花台的香气与花蕊的轻柔,即使香气穿透纸笔,也不会沾染衣物,体现了雨花台环境的纯净与高雅。
尾联“旧社白莲老,远公应望归”,以“旧社白莲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而“远公应望归”则表达了对古代高僧远公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雨花台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雨花台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退之作传聊为戏,子云草《玄》真好奇。
更有区区工画卦,强分奇耦学庖牺。
溪上夜来雨,青林密如雾。
日出桧柏香,沙静凫鹜聚。
野夫抱琴出,喜与樵者遇。
黄鸟时一鸣,绿阴已无数。
缓带受回风,席帽粘落絮。
感物发长谣,放缺胡怀清。
酤为劳其生,终岁牵百虑。
愿言庐藿期,逍遥共迟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