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雨颓朱刹,慈云演法轮。
但馀飞锡地,未少布金人。
一念城能化,多生里不贫。
毋将小果对,阿育是何因。
劫雨颓朱刹,慈云演法轮。
但馀飞锡地,未少布金人。
一念城能化,多生里不贫。
毋将小果对,阿育是何因。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题云隐庵募缘卷》描绘了一幅佛教禅院遭受风雨侵袭后的景象。"劫雨颓朱刹",形象地写出寺庙在灾难中遭受破坏,红色的殿堂(朱刹)显得破败不堪。"慈云演法轮"则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佛法依然如祥云般普照,继续传播教义。
接下来的两句"但馀飞锡地,未少布金人",暗示尽管庙宇残破,僧侣们仍然坚守,只有少量的施主(布金人)前来捐助,但他们并未因此减少。"一念城能化"强调了信仰的力量,即使是微小的善念也能转化人心,带来改变。"多生里不贫"进一步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济世作用,认为通过修行和布道,众生的精神世界不会贫穷。
最后两句"毋将小果对,阿育是何因",以阿育王的故事作比,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哪怕是最小的善行,因为即使是阿育王那样的伟大君主,也是因为累积无数小善而成大业。整首诗寓含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慈善行为的赞美,以及对世间苦难与佛法力量的深刻思考。
末契托外亲,夙昔承顾盼。
邓鄙听论诗,房陵共遭乱。
苍黄南山路,大雪将没骭。
事定访田家,山花已如霰。
燃薪代灯烛,新诗仰华绚。
雨馀登近岭,春晴集两涧。
彷佛纸坊山,泉石眼中见。
形影一东西,音声阻河县。
驽骀自拘挛,鸿鹄谢羁绊。
俄瞻九天上,更觉斯文焕。
鄙贱集亹深,十年两遭难。
稠重荷顾存,凡庸辱推荐。
穷途感一饭,况此膺深眷。
门墙行欲近,仰止极昏旦。
馀生不自意,复得亲谈宴。
存没割中肠,申章泪滂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