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起赴行香》
《早起赴行香》全文
宋 / 曾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枕前听尽小梅花,起见中庭月未斜。

微破宿云犹度雁,欲深烟柳已藏鸦。

井轳声急推寒玉,笼烛光繁秉绛纱。

行到市桥人语密,马头依约对朝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ǎoxíngxiāng
sòng / cénggǒng

zhěnqiántīngjìnxiǎoméihuājiànzhōngtíngyuèwèixié

wēi宿yúnyóuyànshēnyānliǔcáng

jǐngshēngtuīhánlóngzhúguāngfánbǐngjiàngshā

xíngdàoshìqiáoréntóuyuēfēngcháoxi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后的情景和出行前的准备。"枕前听尽小梅花",以听觉入诗,写诗人深夜静听窗外梅花绽放的声音,暗示了冬日的寂静与清冷。"起见中庭月未斜",通过视觉描绘,展示了月光依然明亮,庭院宁静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微破宿云犹度雁,欲深烟柳已藏鸦",进一步渲染环境,雁阵穿越夜空,乌鸦隐没在朦胧的柳烟中,展现了黎明前的自然景象。"井轳声急推寒玉",以井水声衬托出清晨的寒冷,"笼烛光繁秉绛纱"则写出诗人手持红烛,准备出门的细节。

最后两句"行到市桥人语密,马头依约对朝霞",诗人终于踏上行程,市桥上人声渐起,马头与初升的朝霞相映,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早起出行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对新的一天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翻译
在枕边倾听夜里的小梅花声,起身看庭院中月亮还未西斜。
轻风吹过,薄云间仍有大雁飞过,烟柳深处已不见乌鸦的踪影。
井绳声急促,像是在推动寒冷的玉石,提着笼子的蜡烛光照亮了红纱。
走到集市的桥上,人声嘈杂,马头依稀可见,对着初升的朝阳。
注释
小梅花:可能指夜间的某种声音,如更漏声或风声模拟的梅花落音。
中庭月未斜:形容时间尚早,月亮尚未西沉。
宿云:夜间停留的云层。
井轳声:打水时辘轳转动的声音。
寒玉:形容井水清凉。
笼烛:提着灯笼。
市桥:城镇中的市场附近的桥。
朝霞:早晨的阳光。
作者介绍
曾巩

曾巩
朝代:宋   字:子固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生辰:1057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猜你喜欢

赠吴氏兄弟三首·其一

一长未可众人师,万里元随八马蹄。

不解征西说子弟,却怜野鹜厌家鸡。

(0)

赠太素庵轲律师·其二

枕帐清寒夜色空,琉璃明净晚灯红。

定知城市无穷事,尽在山人冷眼中。

(0)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其二

老逢熙运乞前官,病遇先生得内丹。

一饱有期吾事了,千年不死后人看。

(0)

绝句

斫水水可断,续弦弦可完。

如何郑公客,不作百年看。

(0)

夜句三首·其二

老树仍孤秀,秋蟾只独明。

何须夜来雨,却听枕前声。

(0)

句·其二

君恩来万里,客路出千山。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