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丝雨一帘风,当日齑盐滋味同。
见说主司多好句,肯将蚕蚁待诸公。
一窗丝雨一帘风,当日齑盐滋味同。
见说主司多好句,肯将蚕蚁待诸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察省试场景时的感受。"一窗丝雨一帘风",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暗示了考试环境的清冷与寂静,雨水如丝,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微妙的氛围。"当日齑盐滋味同",诗人以日常生活中的咸菜和粗茶淡饭比喻自己的生活简朴,即使在这样的重要考试日,心境依然平静,不为外物所动。
"见说主司多好句",暗指考官们才华横溢,擅长写出优美的诗句,这既是对主考官的赞美,也寓含了对考试公正的期待。然而,"肯将蚕蚁待诸公",诗人以"蚕蚁"自比,表达了自己如同微小的蚕蚁一般,希望能得到主考官的公正对待,不被忽视,渴望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认可。
整首诗以景入情,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心态,既有对考试环境的细致描绘,又有对自己境遇的谦逊和对公正评价的期盼,体现了宋代士人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踏青过也。石城春市如画。
红楼翠阁,酒旗歌扇,尽捲珠帘,彩蟾光射。
今番灯便挂。怎比月牙池上,夏时良夜。
点琉璃、三十六盏,青雀绿波中耍。
香车争路花骢打。杖头钱沽酒,绰板凭谁借。
不消红灺。已醉底染就,吴绫香帕。何须云母砑。
只有桃根桃叶,解春风话。
问可能相候,看灯深院,枇杷花下。
十四楼边客。倚小山、望断蓟门消息。
玉屑瘦书,锦砂圆印,遥堕鸿翼。
剪孤烛开封,但言秋到梦故国。记别离、西水驿。
正芰露侵装,荻风吹缆,絮语晓鸡声里,月残林黑。
悽恻。年华又隔。料柘垣、败叶初积。
赋工何益,枉教挥尽,一床健笔。
怕旧侣丛鸥笑人、苔翠生钓石。两鬓色、应未白。
算不若归来,沧浪随意泛宅,樵弟渔兄计得。
五月停舟,曾访闲居,碧梧映门。
有美酒盈尊,接篱倒著,生香辟蠹,束笋横陈。
吐纳便便,丰神奕奕,淮海维扬一俊人。
相逢晚,喜君能倒屣,我愿扶轮。砚名星宿堪珍。
见梦里、擎将圭冕神。
故石麟绣虎,才华倾国,秦书漠篆,笔法空群。
荷芰为衣,松枝作麈,忆听清谈又几旬。
当斯际,想科头踞石,抱膝看云。
蒲荒菰冷,吴淞路、日沉远浦云黑。
今宵最苦,乡城未远,已同行客。江清八测。
又从此、签程第一。料冯夷、还应笑我,岁岁挂帆席。
忽洒廉纤雨,渐引新愁,起抛吟笔。
翠尊纵在,怎能消、此时岑寂。
况见灯昏,便想到、鸳楼锦瑟。
舣扁舟、漫近戍柝怕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