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物尽仪,莫报好生之德;
必诚必敬,庶几降福无疆。
尽物尽仪,莫报好生之德;
必诚必敬,庶几降福无疆。
此句“尽物尽仪,莫报好生之德;必诚必敬,庶几降福无疆。”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观念。它强调了在处理事物时应全面周到,遵循礼仪规范,同时倡导以善良之心待人处事,不求回报,而是出于内心的仁慈与关爱。这种行为模式被认为能够吸引上天的恩赐与福祉,暗示着一种因果循环的信仰,即真诚与恭敬的态度能够带来无限的福泽。
“尽物尽仪”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做到极致,无论是物质上的利用还是礼仪上的遵守,都应力求完美无缺。“莫报好生之德”则表达了对善良行为的推崇,认为不应期待任何形式的回报,而应出于纯粹的善意去行善。“必诚必敬”强调了行动中的诚实与尊重,认为这是获得福祉的基础。“庶几降福无疆”则预示着,只要秉持这样的态度和行为,便有可能得到超越想象的福报。
整体来看,这句诗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修养与行为准则的重要论述,也融入了道家关于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的理念,以及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的教义。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美德,以期达到个人精神的提升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说与梅花,且莫道、今年无雪。
君不见、秋崖鬓底,茎茎骚屑。
笔砚只催人老大,湖山不了诗愁绝。
问笭箵、何事下矶来,抛云月。重省起,西山笏。
终负却,东山屐。把草堂借与,鹭眠鸥歇。
乌帽久闲苍藓石,青衫今作枯荷叶。
笑人间、万事竟何如,从吾拙。
风低黄芦雪模糊,南山夜猎生于菟。
铁衣槛致元帅府,犹自舑舌磨牙须。
府公起迎自除馆,刻桷丹楹齐栅断。
分栋骁雄上下番,汛埽蠲明节寒暖。
一铺兵十人,一饭肉十斤,日费少府如千缗。
惟恐不饱撩怒嗔,一旦出柙谁能踆。
君不见有尨狺狺守门户,舐糠累累奈何虎。
人生有穷达,不系才不才。
造物所付与,圣贤不能回。
君看孔孟氏,遇世何如哉。
岂其有不如,王驩与桓魋。
以兹自忖度,所遭已踰涯。
前瞻固不反,后顾又可咍。
同时第进士,或未离蒿莱。
归来亦云幸,潇散月下杯。
山池芰荷过,野岸芙蓉开。
幅巾一筇竹,适可眠秋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