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
《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空生不解岩中坐,春暖桃花树树红。

漏泄天机无觅处,都缘露柱挂灯笼。

灯笼灯笼,却有古风。露柱露柱,善解提举。

一旦师姑是女儿,大悟堂中吃茶去。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境展开,充满了哲理与智慧的火花。诗人通过“空生”与“春暖桃花”的对比,以及对“天机”与“露柱挂灯笼”的描述,巧妙地传达了禅宗中关于空性、因果与觉悟的深刻思想。

“空生不解岩中坐”,这里的“空生”并非实指某个人物,而是借指一切事物的本质——空性。在禅宗中,“空”意味着万物皆空,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然而,对于“空生”而言,它似乎不明白为何要“岩中坐”,即不明白为何要寻求静心、冥想或修行,这实际上是在探讨人对于生命意义和存在本质的无知。

“春暖桃花树树红”,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桃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更象征着生命的觉醒和新生。桃花的红色,也寓意着内心的觉醒和热情的释放。

“漏泄天机无觅处”,“天机”在这里指的是宇宙的奥秘、生命的真谛或是禅宗中的智慧。然而,诗人说“无觅处”,意味着这些真理难以言传,无法直接寻得,需要通过修行、悟道来体会。这反映了禅宗中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

“都缘露柱挂灯笼”,“露柱”通常是指寺庙中用于支撑屋顶的柱子,而“灯笼”则是用来照明的工具。这里通过“露柱挂灯笼”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禅宗中关于“自性光明”的概念。即使在最平凡的事物中,也能发现内在的光明与智慧,如同灯笼照亮黑暗,露柱也承载着生命的光辉。

最后两行“灯笼灯笼,却有古风。露柱露柱,善解提举。一旦师姑是女儿,大悟堂中吃茶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灯笼和露柱都是禅宗修行中的象征,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智慧和启示。诗人通过幽默的语言,暗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灯笼”和“露柱”,即内在的智慧和指引。最后一句“一旦师姑是女儿,大悟堂中吃茶去”,则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在悟道之后,生活可以变得简单而自在,如同在悟道的殿堂中品茶一般,享受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中关于生命、觉悟和内在智慧的思考,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我,体悟生命的真谛。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前诗子勤连和七章,或病首句秦字难押,援笔泛及故事,不觉其言之长·其三

雨似沱江不向秦,老天应念四郊贫。

卧闻夜半呼龙起,一滴天瓢活几人。

(0)

宿州歌·其五

云槃长毂辇金缯,皓齿青蛾逐日新。

一夜西风吹汉水,将军归去锦城春。

(0)

城西放歌·其三

理问军中骑射精,从来赏罚最分明。

疾驰赴援如风雨,晓发河山夕到城。

(0)

诏至

沈陆如云跬步艰,忽传驿信自燕山。

九霄日御龙光起,万里春乘海道还。

忠义铭心扶壮节,老癃垂涕洗愁颜。

中原黎庶知何似,想望疏恩溥蒯菅。

(0)

赠隐者

听钟寻野寺,隔树扣云关。

鹤卧琴窗静,樵归棋局闲。

(0)

壮士

走马过营门,金甲吐光焰。

笑我读兵书,何如去学剑。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