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东观是亨衢,经国文章要钜儒。
顿著五花犹不判,却于注易下工夫。
蓬莱东观是亨衢,经国文章要钜儒。
顿著五花犹不判,却于注易下工夫。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刘过的作品,名为《投诚斋(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以及他在学习上的勤奋与专注。
"蓬莱东观是亨衢" 这一句运用了仙境蓬莱山的意象,东观可能指的是某个书房或学习之地。"亨衢"则意味着学问渊博、知识广泛,表明这个地方是一个汇聚知识和智慧的地方。
接着的"经国文章要钜儒" 中,“经国”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根本,即指儒家经典;“文章”不仅是文学创作,也包含了学术著述等。"要钜儒"则表明这些都是精华所在,必须要去学习和掌握。
第三句"顿著五花犹不判" 中,“顿著五花”形容诗人在书房中沉浸于繁复的学问之中,无法自拔。"犹不判"则表达了即便如此,也还不能完全把握和理解。
最后一句"却于注易下工夫" 显示出诗人对经典《易经》的深刻钻研。他认为即使在复杂的学问中沉浸,还是要回到基础,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这里的“却”字表示转折,即从繁难到简单,从多样化到精髓。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和经典的描写,以及作者的学习态度,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学问的重视和个人修养的追求。诗人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知识的尊崇以及不断深造的决心。
壶山何盘盘,种松几千个。
彼美松下人,悠然共云卧。
天风清响交,夜月凉阴堕。
兴来援素琴,扫石松间坐。
一弹舞鹤翔,再鼓流泉和。
铿锵古调谐,清绝俗耳破。
曲中万籁寂,遥见仙人过。
举手招赤松,轻举谁能那。
天外苍鹰决云下,山麓玄熊亦惊咤。
锦鸡势落双彀中,草偃风回不容罅。
五羊赵王工羽毛,水墨孰与林良高。
閒中作此有深意,不用千钱归水曹。
水曹世家原古歙,三试场中三奏捷。
英雄夺锦人争誇,斯士斯图正相协。
呼童启轴悬中堂,青春白日生辉光。
郢人燕说亦有道,远大相期君莫忘。
沈君家住钱塘县,自小从师学书剑。
一朝随牒上京师,总诧青油幕中彦。
此时正伐西南夷,尚书帐前多虎貔。
君来跨马作从事,不怕羽檄如星驰。
凯旋北阙方行赏,元戎再入东西广。
载笔先须拣俊才,属櫜又复辞天仗。
朅来元戎罢远征,却总江淮漕运兵。
辕门案牍分曹署,巨舰旌旄作队行。
君在军中不贪利,学取汉朝清白吏。
主人喜是平江孙,佐史还推隐侯裔。
手提长铗漫空弹,一榻恒依大将坛。
半生饱识从军乐,八品甘为寄禄官。
莫惜青衫留滞久,老大功名须到手。
殷勤我是尚书郎,送别旗亭重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