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心甘作苦,逐逐却难禁。
计拙忧成老,身閒喜独吟。
尘嚣浑欲脱,山水试相寻。
满路芙蓉发,秋光已觉深。
隐心甘作苦,逐逐却难禁。
计拙忧成老,身閒喜独吟。
尘嚣浑欲脱,山水试相寻。
满路芙蓉发,秋光已觉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新港途中的心境与所见之景。首句“隐心甘作苦”,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甘愿忍受孤独与寂寞,但这种选择却又难以完全抑制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接着,“逐逐却难禁”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内心的冲突,即使在追求某种目标或状态时,也难以彻底摆脱内心的挣扎。
“计拙忧成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规划与未来的担忧,担心自己的计划不够周全,最终导致年华老去而一事无成。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焦虑。
“身閒喜独吟”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自我调适方式——通过独处和吟诵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也暗示了他在现实压力下寻找精神寄托的努力。
“尘嚣浑欲脱,山水试相寻”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纷扰,向往自然山水的心愿。他试图通过亲近自然,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寻求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精神境界。
最后,“满路芙蓉发,秋光已觉深”描绘了一幅秋天路上芙蓉盛开的美丽景象。这一景象不仅为诗歌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通过“秋光已觉深”这一描述,诗人巧妙地将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的阶段联系起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智慧。
丹荔明如火。想江城、薰风乍透,绣帘青琐。
宝篆香消初睡起,叶底流莺又过。
算几度、思归未果。
欲剪冰绡凭谁寄,恐腰围、渐减愁无那。
临岸曲,命舟舸。凉宵冉冉银蟾度。
望清辉、千里照人,雾低云亸。
准拟雕梁栖飞燕,早晚新巢定妥。
叹会少离多似我。
留滞文园头先白,念琴心、久为芳尘锁。
将旧恨,归江左。
孤舟浪打石尤风。霹雳浪声中。
布帆喜得归无恙,系长桥、闲似渔篷。
蛟渚如今寂寂,鸥波依旧溶溶。秋花开到雁来红。
金菊对芙蓉。一襟磊块都浇去,饮红灰、如饮黄封。
睡到日高三丈,从他衙鼓逢逢。
百岁中分,流年过半,尘劳系人无尽。
桑柘周围,菅茅低架,且喜水亲山近。
倦飞高鸟,算也有、閒枝栖稳。
纸帐紬衾,日高睡起,懒梳蓬鬓。閒阶土花碧润。
缓芒鞋、恐伤蜗蚓。侧掩衡门,空解草玄谁信。
俗驾轻云易散,赖独有、莲峰破孤闷。
世事悠悠,从教莫问。
一庭芳草闲春书,疏疏弄帘花影。
鼓子风喧,苔痕雨润,还听蛙声鸣井。沉吟坐暝。
正绮席杯空,蕙炉烟冷。
老去无情,好春不减旧芳景。
天涯谁念倦旅,闭门风雨意,独自禁领。
南浦歌长,西堂梦远,往事不堪追省。沧浪望迥。
记那日归舟,此怀犹骋。莫倚危楼,乱红愁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