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适意,萧然思故庐。
故庐久荒寂,人生安所居。
坐卧得率意,侧步心常舒。
宁如日束带,三驺为前驱。
徒尔眩人目,宛然受羁拘。
寄声示僮仆,洒扫吾庭除。
遇事不适意,萧然思故庐。
故庐久荒寂,人生安所居。
坐卧得率意,侧步心常舒。
宁如日束带,三驺为前驱。
徒尔眩人目,宛然受羁拘。
寄声示僮仆,洒扫吾庭除。
此诗《述怀》由明代诗人陆铨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首句“遇事不适意,萧然思故庐”,开篇即点出诗人面对不如意之事时,内心涌起的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这里“故庐”不仅指物理上的住所,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简单生活的向往。
接着,“故庐久荒寂,人生安所居”两句,诗人进一步反思人生的意义与归宿。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昔日的故庐已变得荒凉寂静,这不禁让人思考,在纷扰的世间,何处才是真正的栖息之所?
“坐卧得率意,侧步心常舒”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随性而为,无论是坐是卧,都能感到心灵的舒展与自在。这种状态与现实中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宁如日束带,三驺为前驱”一句,以日被绳束、三驺(古代官吏出行前导的仪仗)为前驱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被束缚、被迫行事的厌倦与反感。这里的“日束带”象征着个人意志被外界强加的限制,而“三驺为前驱”则暗示了权威或规则的强制性。
“徒尔眩人目,宛然受羁拘”则揭示了现实生活中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事物,实际上却给人带来无形的束缚与压力。诗人对此表示了深深的无奈与讽刺。
最后,“寄声示僮仆,洒扫吾庭除”表达了诗人希望传达给身边人的愿望——保持内心的清洁与宁静,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扰,通过日常的打扫与整理,象征着对心灵世界的维护与净化。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深刻反思。
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
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心是身王身是宫,君今居在我宫中。
是君家舍君须爱,何事论恩自说功?
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
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
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
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目在胜分司。
探花尝酒多先到,拜表行香尽不知。
炮笋烹鱼饱餐后,拥袍枕臂醉眠时。
报君一语君应笑,兼亦无心羡保釐。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