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茅庐一径深,略知住处未知心。
元来有物先天地,难向君家屋畔寻。
三两茅庐一径深,略知住处未知心。
元来有物先天地,难向君家屋畔寻。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在这短暂的四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
"三两茅庐一径深,略知住处未知心。"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情景。茅庐是古代农家用茅草搭建的小屋,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寓所。"一径深"则表明这个地方幽静而深邃,难以被外界发现。"略知住处未知心"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深不可测的,即便是熟悉的地方,也很难完全了解诗人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元来有物先天地,难向君家屋畔寻。" 这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之物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的困难。"元来有物先天地"意味着有一种存在比天地更为根本的东西,这里的"物"指的是一种精神或宇宙的本原,它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境界。最后一句"难向君家屋畔寻"则表明这种追求并非易事,需要超越常人的生活和认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和深邃境界的向往。
远乡劳薄宦,綵服共思亲。
耿耿胸中事,纷纷眼底尘。
与谁同别岁,到此两迎春。
独有还家梦,书窗一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