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
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
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
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
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
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
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
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
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
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
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
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玉石的美丽和它在雕琢过程中的转变。开篇"出石温然玉,瑕瑜素在中"写出了玉石本身就拥有温润的质感,而瑕瑜(瑕瑜指的是玉石中的斑点或色彩)恰好藏匿于其内,暗示了玉石天生的美丽。接着"妍媸因异彩,音韵信殊风"则描绘了玉石在雕琢后所展现的独特之美,它不仅保留了原本的美,而且在工匠的雕刻下显露出新的风采。
"让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表达了诗人对玉石雕刻的期待,希望能够在保持其原有美感的同时,通过雕刻寻找到它的瑕疵,从而使之更加完美。紧接着"光华开缜密,清润仰磨砻"则形象地描绘了玉石在雕琢过程中的变化,它原本就有的光泽被细致的雕刻所释放,而它那清凉润泽的质感,在精心的打磨下变得更加突出。
"秀质非攘善,贞姿肯废忠"这两句通过对比玉石与人品的类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工匠忠于职守、不懈怠的赞赏。最后"今来傥成器,分别在良工"则总结了整个雕琢过程,玉石最终在一位优秀工匠的手中得以完美呈现。
这首诗通过对玉石和雕刻过程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玉石的美丽,还颂扬了工匠的技艺和坚守。
我祖卜此堂,赫赫承华胄。
厥后奕绳绳,伯仲能世守。
大人既冰清,从父复兰茂。
纷吾席前荣,中道遭穷姤。
有弟虽二人,朝华皆不秀。
忆昔竹林游,惟予体独瘦。
壮者俱不存,瘦者何以寿。
自为秣陵客,莼鲈阻兵寇。
今兹返故庐,室在人非旧。
数椽幸未灰,君子居何陋。
扫径刈蓬蒿,五柳或云觏。
将种邵平瓜,杂植杨恽豆。
勉哉充闾人,慎勿惭堂构。
我家住在卫泉尾,乘兴来访卫水源。
辉县城北六七里,十亩一沼如瓶盆。
其土肥厚水清泚,中有百窦穿石根。
大珠小珠盘涡走,黏天拔地流奔浑。
直向东北入海去,远从碣石通析津。
撰杖到此夏五月,祖龙不动炎云屯。
振衣千仞清晖阁,纳凉河朔倾洼樽。
苍松古槐立斜岸,秃柳丛竹排当门。
须臾天漏大雨注,空濛澒洞山无痕。
四面风来葛衣冷,檐前蝙蝠飞黄昏。
鹿角关连读书宅,此水亦到山?村。
今日徙倚山水窟,新诗美酒安足论。
更下太行问济渎,还探黄河穷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