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说谈古书,六籍无诗如。
彼序鬼一车,毛郑贲其须。
古今几大儒,亦复鼓应桴。
历年二千馀,耳目为所驱。
卓哉紫阳朱,订顽砭其愚。
俗说力扫除,沙沉得简珠。
士惑真难祛,于今道犹孤。
高叟一鄙夫,服膺与世殊。
在天悬方诸,如闻叹起予。
燕说谈古书,六籍无诗如。
彼序鬼一车,毛郑贲其须。
古今几大儒,亦复鼓应桴。
历年二千馀,耳目为所驱。
卓哉紫阳朱,订顽砭其愚。
俗说力扫除,沙沉得简珠。
士惑真难祛,于今道犹孤。
高叟一鄙夫,服膺与世殊。
在天悬方诸,如闻叹起予。
这首诗名为《学诗》,作者是宋代的高斯得。诗中以燕雀谈论古书开篇,指出六经之中诗歌地位被忽视,古人的注释繁多且有时过于琐碎("彼序鬼一车,毛郑贲其须")。诗人批评了自古以来的大儒们过于追求繁琐的学问,而忽视了诗歌的真谛。紫阳朱熹的学问独到,他纠正了这种偏颇,清除陈规陋习,使得诗歌的精华得以显现("卓哉紫阳朱,订顽砭其愚")。
然而,诗人感叹即使有朱熹这样的大家,去除世俗对诗歌的误解仍非易事("俗说力扫除,沙沉得简珠"),士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仍有困惑,使之成为孤独之道("士惑真难祛,于今道犹孤")。最后,诗人将高斯得自己比作一位高明的老者,他的见解与众不同,如同天空中的明星("高叟一鄙夫,服膺与世殊。在天悬方诸,如闻叹起予"),表达了对诗歌独特见解的坚守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整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体现了诗人对诗歌价值的独特认识和追求。
冉冉流光,尽人世、谋身多术。
只如尔、神仙服食,胜餐芝术。
绛树横陈琳国李,青鸾争捧天台栗。
愿百年、七进九霞觞,从今日。堪裕后,樊宏漆。
堪擅誉,徐卿匹。看双双骥子,能文操笔。
怜我白头丘壑老,倚君紫禁经纶密。
好因时、莫便学蹉跎,乘风出。
嵚崎两洞,更善权深秀。凿翠玲珑开户牖。
敞层霄、云气结就重楼,楼高下,风动悬崖激溜。
耸身穿诘屈,随下危梯,丝竹清音杂鼯鼬。
人世有仙田,白石充粮,兼环列、药炉茶臼。
但雷篆、犹存囤碑空,不禁得洞中,一时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