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永明奇后阁谒九莲观音为神宗母孝定李太后恭制长歌》
《永明奇后阁谒九莲观音为神宗母孝定李太后恭制长歌》全文
清 / 李因笃   形式: 古风

太行西北山北来,中有凌空之高台。

月挂苍岩龙虎啸,云生赤迹风雷哀。

千松万松立窈窕,十步五步行徘徊。

纵目清凉在霄汉,抠衣灵鹫逼蓬莱。

鹫岭后阁屹如峰,九莲阁中瞻圣容。

庄严具足得未有,草莽何知争为恭。

炎山忽飘孤屿雪,静夜时落翠微钟。

秋色苍茫吊余址,夕阳明灭怀故封。

神宗垂拱五十载,太后斋居多光彩。

内启祠尝恩不遗,旁搜象教力仍逮。

五台禅龛近京辅,两宫敕赐兼鼎鼐。

时移物换凋碧梧,篆冷灰飞逐沧海。

出门惟睹白雪飞,涧水松风听不违。

攀弓抱剑悲相向,鹤驾鸾旂久未归。

此刹翻同灵光在,他年仿佛魂魄依。

君不见画壁金铺光照眼,贝花隐隐发灵机。

(0)
鉴赏

这首清代李因笃的《永明奇后阁谒九莲观音为神宗母孝定李太后恭制长歌》描绘了太行山中一座高台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孝定李太后崇敬之情的抒发。诗人通过描绘月挂山岩、龙虎啸吟、云雾缭绕的神秘氛围,展现了观音像的庄严肃穆。千松万松与行者徘徊,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往昔辉煌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炎山孤屿雪”、“静夜翠微钟”等意象,增添了时空转换的沧桑感,而“篆冷灰飞”则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太后在世时的恩泽与信仰活动,如今只剩下遗迹,令人感慨。五台山的禅龛和两宫的敕赐,彰显了太后的地位和影响。

结尾部分,诗人以“白雪飞”、“涧水松风”象征清寂,表达对太后仙逝的怀念,以及对佛寺灵光依旧的欣慰。最后以壁画金饰和贝叶经文的描绘,寓言佛法的永恒和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佛教文化的敬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李因笃

李因笃
朝代:清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猜你喜欢

乌盐角行

凤箫鼍鼓龙须笛,夜宴华堂醉春色。

艳歌妙舞荡人心,但有欢娱别无益。

何如村落捲桐吹,能使时人知稼穑。

村南村北声相续,青郊雨后耕黄犊。

一声催得大麦黄,一声唤得新秧绿。

人言此角只儿戏,孰识古人吹角意。

田家作劳多怨咨,故假声音召和气。

吹此角,起东作。吹此角,田家乐。

此角上与邹子之律同宫商,合钟吕。

形甚朴,声甚古,一吹寒谷生禾黍。

(0)

小孤山阻风因成小诗适舟中有浦城人写寄真西山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0)

感寓三首·其三

自觉心无愧,何须座右铭。

人将金作坞,吾以石为屏。

年老医难疗,天寒酒易醒。

菊花香到死,不肯就飘零。

(0)

寄赵德行

平生幸甚识诸公,未免归为田舍翁。

诗稿敢求经御览,客身自笑坐天穷。

肯将钓手遮西日,独耸吟肩诉北风。

枉使西山有遗恨,不能置我玉堂中。

(0)

寄复斋陈寺丞二首·其二

长忆西湾系小舟,野人曾伴使君游。

夜浮星子邀明月,雨对庐君说好秋。

坐拥红妆磨宝砚,醉歌赤壁写银钩。

当时一段风流事,翻作相思一段愁。

(0)

阅世·其一

一懒一愚兼一痴,从教智士巧能为。

坦途失脚溪山险,暗室萌心天地知。

江水长流无尽意,夕阳虽好不多时。

老夫阅遍人间事,欲和寒山拾得诗。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