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谓是高无比,更有高峰在上头。
瞻鲁象曾诗里想,青齐色忽路前浮。
禅封玉帛秦兮汉,襟带耕桑郡复州。
保泰惟斯躬所勉,况荣若彼志毋留。
灵岩谓是高无比,更有高峰在上头。
瞻鲁象曾诗里想,青齐色忽路前浮。
禅封玉帛秦兮汉,襟带耕桑郡复州。
保泰惟斯躬所勉,况荣若彼志毋留。
这首诗描绘了对泰山的崇敬与赞美之情。首句“灵岩谓是高无比,更有高峰在上头”以泰山的灵岩为起点,暗示其高度之非凡,紧接着指出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待着攀登者去探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瞻鲁象曾诗里想,青齐色忽路前浮”两句,通过想象古代诗人笔下的鲁地景象,以及眼前泰山的青翠与齐地的连绵,表达了对泰山景色的深切感受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禅封玉帛秦兮汉,襟带耕桑郡复州”则将泰山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秦汉时期的封禅活动,到作为地理要冲和农业富饶之地,展现了泰山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的重要性。
最后,“保泰惟斯躬所勉,况荣若彼志毋留”表达了诗人对保持稳定、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个人志向不应被外在荣誉所束缚,应当专注于内心的追求和道德修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对个人品德修养的思考,展现了清代帝王对于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欣赏。
朱生自负医国术,持以售人人不识。
有如旌阳大丹丸,从来相遇非人力。
药囊小试岐黄春,一匕一下回命脉。
我有真丹欲传子,得之者寿寿无极。
归来濯足长江流,偃仰晞发阳羡北。
阳羡山中茶,扬子江心水。
一化晕血肠,胸次无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