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如人好;月比山高。
- 鉴赏
这副对联“亭如人好;月比山高。”出自清朝张之洞所作的《问月亭联》。对联以简洁的语言,巧妙地将亭子与月亮、人的品质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美。
首先,“亭如人好”这一句,将亭子拟人化,通过“好”字,不仅描绘了亭子的外观之美,更暗含了亭子给人带来的舒适、和谐之感,如同一个品德高尚、待人友善的人一般。这里的“好”,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好,更是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体现了亭子作为休息、交流场所的温馨与和谐。
接着,“月比山高”则以月亮与高山进行对比,月亮以其明亮、纯净、高远的形象,象征着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崇高理想。而高山则代表了坚实、稳固的力量与高度,两者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也寓意着人类在追求真理、理想时所应具备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超越世俗的高度。
整副对联通过亭子与月亮的意象,以及它们与人、自然的关系,传达了一种关于人生、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高尚人格与精神追求的赞美。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三
文翁昔化蜀,相如为之师。
放诞犊鼻人,高文千秋垂。
韩公启潮教,赵子寔所资。
平生磊落况,见公所遗诗。
翻然大海南,持文弄珠嬉。
维海气为潮,变化生雄奇。
公文得其气,遂起八代衰。
况乃生其间,御气出骤驰。
径当走籍湜,上与公追随。
惜哉不从公,匿采沈海湄。
遗文遂零落,片羽世尚疑。
闇然凌云气,天子不能知。
教虽仅期月,潮人至今思。
蕉黄荔子丹,时荐天水祠。
何处下马陵,补镌有道碑?
捣衣曲
凉风被疏桐,一叶下井干。
夜气彻虚宇,露华凝微寒。
耿耿脩月光,流晖入重阑。
中宵抱孤影,晤昧发永叹。
良人远行迈,守边向三韩。
眷兹秋冬交,感时不遑安。
含嚬理箧笥,纫补在苟完。
层波展东绢,积雪明齐纨。
霜砧迭逸响,馀音彻云端。
粉题流素汗,雁足焚膏兰。
摼针秉刀尺,剪裁心悽酸。
县知肥瘠何,想像缝中单。
制成远寄将,缄封涕汍澜。
愿酬报国心,努力勤加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