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何处觅桃源,渔父重来泣夜猿。
点缀小园招庾信,扫除尘榻待陈蕃。
主人座上琴求友,杜宇声中客断魂。
未必汉皋逢解佩,却留鸿爪印江村。
海天何处觅桃源,渔父重来泣夜猿。
点缀小园招庾信,扫除尘榻待陈蕃。
主人座上琴求友,杜宇声中客断魂。
未必汉皋逢解佩,却留鸿爪印江村。
这首清代翁延年的诗《赠琴园主人张勤夫(其二)》以桃源为引,描绘了一幅隐逸与怀才不遇的画卷。首句“海天何处觅桃源”表达了对理想中的宁静之地的向往,暗示现实世界的纷扰。次句“渔父重来泣夜猿”借渔父和哀猿之景,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点缀小园招庾信,扫除尘榻待陈蕃”两句,诗人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庾信和陈蕃,期待主人能接纳自己,如同庾信被梁元帝招至小园,陈蕃扫榻待贤士。然而,这又暗含了对自己才华未被赏识的感慨。
“主人座上琴求友,杜宇声中客断魂”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在孤独中听到杜鹃啼叫时的哀伤心情。最后,“未必汉皋逢解佩,却留鸿爪印江村”以汉皋赠玉的典故,暗示自己可能无法得到如解佩般的赏识,但至少能在江村留下痕迹,表明诗人虽不得志,但仍坚守自我,期待着未来有所作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境遇的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