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直干百馀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森森直干百馀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风光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个人情操。"森森直干百馀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两句,以其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古松的形象,树木参天,独立于众木之外,不与周围的林相依傍,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强不屈、自立自强精神的赞美。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将听觉与视觉的享受融为一体。风声在深山中回荡,仿佛有无尽的力量;而月光则如同一层层叠起的秋意,笼罩着千山。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力的崇拜和敬畏,以及对个人内在力量的肯定。古松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不是因为外界的滋养,而是其自身所蕴含的生机与坚韧。
最后两句"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则隐含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批评。古松虽美,但若被当作建造宫殿的材料,那么即便是最好的工匠也不足以捕捉其真精神。这反映出诗人对传统价值观和艺术创造的思考。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更透露出他对于个人品格、自然力量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