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纤挑落折冰声,散入秋空韵转清。
二五指中句塞雁,十三弦上啭春莺。
谱从陶室偷将妙,曲向秦楼写得成。
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
玉纤挑落折冰声,散入秋空韵转清。
二五指中句塞雁,十三弦上啭春莺。
谱从陶室偷将妙,曲向秦楼写得成。
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荆南席上的宴会,诗中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胡琴妓的演奏情景。"玉纤挑落折冰声"形象地表达了胡琴声线的清脆悦耳,如同玉指轻拨,声音清澈透彻。"散入秋空韵转清"则是这美妙的声音在空中回旋,随着秋风传送,更添几分清新。
接下来的"二五指中句塞雁,十三弦上啭春莺"具体描绘了胡琴演奏的技巧和效果。胡琴手法娴熟,每一个音符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意境,而十三根弦上的声音宛如鸟鸣,生动传神。
诗人随后提及"谱从陶室偷将妙,曲向秦楼写得成",这里的"陶室"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他的《饮酒》中有"挽弓当风'"句,被后世用以形容高洁脱俗之人。诗人可能借此表达自己对胡琴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欣赏。而"秦楼"则是古代著名的建筑,常与文艺雅集相关联,这里写得成,意味着胡琴曲调在这里得以完美地展现。
最后两句"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表达了对演奏者的赞美和对音乐的深刻感受。"细腰宫里女"形象地描绘出胡琴妓的婀娜身姿,而"就中偏惬楚王情"则暗示着这场音乐宴会不仅给在场者带来审美享受,甚至能触动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仿佛能勾起古时楚王的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胡琴演奏技艺和音乐美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切理解和热爱,以及在文化盛宴上的个人情感体验。
青莲昔歌蜀道难,读之已觉心神寒。
今来云栈试登陟,拊膺那不增长叹。
我行正值仲夏节,白日不见云盘盘。
猿猱一声叫何处,一车两马超云端。
陡然马逸不可止,过涧陟岭疾于矢。
殆哉岌岌车中人,呼吸之间判生死。
忽惊车如桶底脱,此身已在路边立。
出险移时魂尚惊,家人问询争来集。
人言此是煎茶坪,寒潭万丈山棱峥。
倘令一坠那得起,过客往往伤厥生。
吁嗟乎,蜀道之难有如此,畏途巉岩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