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和东坡先生亲笔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三》
《追和东坡先生亲笔陈季常见过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我尝过黄州,故国耸乔木。

半山歌元丰,此老蜗角缩。

及至绍圣初,岭海谪坡谷。

人生归去来,破铛煮黄独。

(0)
翻译
我曾经在黄州度过,故乡的树木高大挺拔。
在那里,半山腰上吟唱着元丰的歌谣,这位老人的生活如同蜗牛角般微小而曲折。
到了绍圣初年,他被贬到偏远的岭南,那是坡谷之地。
人生的起落无常,如今他回归,只用破旧的锅煮些黄独(一种植物)度日。
注释
黄州: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苏轼曾被贬于此。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故乡的繁荣和历史。
元丰:北宋神宗年号,与苏轼的生活经历相关。
蜗角:比喻极其微小的空间或境遇。
绍圣:北宋哲宗年号,苏轼再次遭贬的时间。
岭海:指广东、广西一带,当时被认为是偏远地区。
坡谷:暗指苏轼被贬的官职低微。
黄独:一种野生植物,这里代指简朴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追和东坡先生(苏轼)亲笔陈季常见过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黄州山水的描绘,以及对岁月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我尝过黄州,故国耸乔木。”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怀旧的情绪。黄州是苏轼被贬居之地,而“故国”则指诗人自己的家乡,通过“耸乔木”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萧瑟的秋景,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的沧桑。

“半山歌元丰,此老蜗角缩。” 这里提到的是苏轼在黄州时期,他曾经在半山之上高声歌唱,表达自己的胸怀。然而岁月匆匆,这位“此老”已然变得沉默,不再有从前的激昂,此处通过蜗角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到中年后的收敛与内省。

“及至绍圣初,岭海谪坡谷。” 时光转眼到了绍圣年间,诗人笔下所绘的已是另一番景象。岭海之间、谪坡谷中的自然风光,不仅映照出诗人的心境,也反射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人生归去来,破铛煮黄独。”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无论是人生的起伏还是自然界的更替,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瞬间。而“破铛”、“煮黄独”,则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黄州山水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南谷

我生本南溪,我长寓南谷。
是子底无良,夺我谷中菊。

(0)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竹亭

春亦只如是,冬亦只如是。
别有一清风,请君参此味。

(0)

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咏·腴亭

蜀张与蜀花,乡人相解后。
人存花更腴,人去花亦瘦。

(0)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两峰堂

蹈得草鞋穿,行得汗脚损。
却换一枝藤,拄到双玉笋。

(0)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苔竹轩

青士长得瘦,翠兄工买贫。
向来素爱者,已赚一诗人。

(0)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霞牖

夕借月为烛,晨将霞作帘。
犹言贫到骨,不悟取伤廉。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