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过黄州,故国耸乔木。
半山歌元丰,此老蜗角缩。
及至绍圣初,岭海谪坡谷。
人生归去来,破铛煮黄独。
我尝过黄州,故国耸乔木。
半山歌元丰,此老蜗角缩。
及至绍圣初,岭海谪坡谷。
人生归去来,破铛煮黄独。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追和东坡先生(苏轼)亲笔陈季常见过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黄州山水的描绘,以及对岁月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我尝过黄州,故国耸乔木。”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怀旧的情绪。黄州是苏轼被贬居之地,而“故国”则指诗人自己的家乡,通过“耸乔木”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萧瑟的秋景,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的沧桑。
“半山歌元丰,此老蜗角缩。” 这里提到的是苏轼在黄州时期,他曾经在半山之上高声歌唱,表达自己的胸怀。然而岁月匆匆,这位“此老”已然变得沉默,不再有从前的激昂,此处通过蜗角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到中年后的收敛与内省。
“及至绍圣初,岭海谪坡谷。” 时光转眼到了绍圣年间,诗人笔下所绘的已是另一番景象。岭海之间、谪坡谷中的自然风光,不仅映照出诗人的心境,也反射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人生归去来,破铛煮黄独。”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无论是人生的起伏还是自然界的更替,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瞬间。而“破铛”、“煮黄独”,则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黄州山水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我生本南溪,我长寓南谷。
是子底无良,夺我谷中菊。
春亦只如是,冬亦只如是。
别有一清风,请君参此味。
蜀张与蜀花,乡人相解后。
人存花更腴,人去花亦瘦。
蹈得草鞋穿,行得汗脚损。
却换一枝藤,拄到双玉笋。
青士长得瘦,翠兄工买贫。
向来素爱者,已赚一诗人。
夕借月为烛,晨将霞作帘。
犹言贫到骨,不悟取伤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