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在室中,一片少林石。
有客立门前,不知雪三尺。
面壁在室中,一片少林石。
有客立门前,不知雪三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室内静坐修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寂。
首句“面壁在室中”,点明了主人公的位置——面对墙壁,静坐在室内。这不仅是一种修行的姿态,也象征着内心的专注与平静。接着,“一片少林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简朴与禅意,暗示了主人公可能正在进行冥想或打坐,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解脱。
“有客立门前,不知雪三尺”则以意外的访客和门外积雪的描写,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访客的到来打破了主人公的宁静,而门外的积雪之深,既是对季节变换的自然描绘,也暗喻了外界世界的复杂与变化。这一细节巧妙地对比了室内与室外,隐士与访客,静谧与喧嚣,从而深化了主题,引发了读者对隐逸生活与世俗世界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意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