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泉石四无邻,亭构当年已化尘。
前辈文章关气运,后来瞻仰愧乡人。
寒林缥缈荒烟外,霜径逶迤古涧滨。
景物已殊风俗在,壶浆来往见滁民。
空山泉石四无邻,亭构当年已化尘。
前辈文章关气运,后来瞻仰愧乡人。
寒林缥缈荒烟外,霜径逶迤古涧滨。
景物已殊风俗在,壶浆来往见滁民。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寻醉翁亭故址》。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名胜“醉翁亭”的追忆与感慨。
首联“空山泉石四无邻,亭构当年已化尘”描绘了一幅空寂的山景,泉水与岩石相映成趣,但昔日的亭台楼阁如今只剩下尘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颔联“前辈文章关气运,后来瞻仰愧乡人”表达了对前人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的文章与作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达到前辈成就的自谦与愧疚。
颈联“寒林缥缈荒烟外,霜径逶迤古涧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感,寒林在远处若隐若现,霜径蜿蜒于古老的溪边,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沉的氛围。
尾联“景物已殊风俗在,壶浆来往见滁民”则转向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关注,尽管景物已经改变,但淳朴的风俗依旧存在,人们依然以热情好客的方式接待过往的旅人,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蕴含着对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
一人为一体,鼓吹生乱离。
一体如一人,唾余何可为。
乐府古所推,不多汉魏时。
我爱子夜曲,情深反似痴。
悠悠者江澜,楚楚者江湄。
江城鸣画角,亦带夔门悲。
洞庭苦积沙,岳阳笛声疲。
我之蜀国弦,一曲愁湘妃。
为君再一曲,公无渡河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