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论离亭话别,涕先泫。
旋涤瑶觯,深挹芳醪,凝愁满眼。偎人大白须卷。
歌遍。三劝。记得当时送□远。
素蟾屡明晦,彩云易散。后约难知,又却似、阳关宴。
乌丝写恨,帕子分香为郎剪。愿郎安信频遣。
未论离亭话别,涕先泫。
旋涤瑶觯,深挹芳醪,凝愁满眼。偎人大白须卷。
歌遍。三劝。记得当时送□远。
素蟾屡明晦,彩云易散。后约难知,又却似、阳关宴。
乌丝写恨,帕子分香为郎剪。愿郎安信频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泽民的作品,名为《荔枝香(其二)》。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离别之痛的深切感怀,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无常的感慨。
"未论离亭话别,涕先泫。旋涤瑶觯,深挹芳醪,凝愁满眼。偎人大白须卷。歌遍。三劝。记得当时送□远。"
这段描绘了一场酒宴中的离别之情,"未论离亭"表明时间仓促,话别未了,泪水先行,心中已充满哀愁。接着是饮酒的景象,通过旋转酒觯、深饮美酒来抒发内心的忧伤。而"偎人大白须卷"则是一种无奈的情形,似乎是在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无力感。最后三次劝酒,留下的是对往昔离别之痛的回忆。
"素蟾屡明晦,彩云易散。后约难知, 又却似、阳关宴。"
这一部分则是在表达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素蟾屡明晦"形容月亮时隐时现的状态,比喻人世间的事物多变难测。"彩云易散"则是比喻友情和约定可能随风而逝。"后约难知"表达了对未来约定的不确定性,而最后一句"又却似、阳关宴",则是将当前的情形与历史上的离别相比较,抒发一种历史轮回的哀愁。
"乌丝写恨,帕子分香为郎剪。愿郎安信频遣。"
这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远方所托之人的思念和关切。"乌丝写恨"可能是用黑色的丝线来书写离别的愁绪,而"帕子分香为郎剪"则是在做一种仪式,通过将香分给对方以示永恒的记忆。最后一句"愿郎安信频遣"是对远方之人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能够平安,并且常有消息传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酒宴离别、月亮变幻、历史轮回等元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和哀愁,同时也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落寞含真气,孤飘得所依。
闻君我师外,在昔故人稀。
逐日群蚩散,空房百卷馡。
读书真到骨,为吏尽忘机。
惭愧无官累,蹉跎立已非。
败根随手掘,高路荡睛睎。
斥鴳知何笑,聋虫不畏讥。
蛛丝向蚕吐,雉翮绕鸾飞。
官廨浓菁发,荒城大麦肥。
兼旬留腹疾,五尺尚腰围。
世路宜玆老,亲庭惜尔违。
欢中成小别,愁里送将归。
令弟终能愈,贤兄不用祈。
当秋要珍摄,陪夜慎寒饥。
十月粗能暇,重来傥可几。
平生轻祖道,何事欲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