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看船头蜀锦张。沙汀红叶舞斜阳。
杖拿惊起睡鸳鸯。
木落群山雕玉□,霜和冷月浸澄江。
疏篷今夜梦潇湘。
起看船头蜀锦张。沙汀红叶舞斜阳。
杖拿惊起睡鸳鸯。
木落群山雕玉□,霜和冷月浸澄江。
疏篷今夜梦潇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以宁的《浣溪沙·舣舟洪江步下》。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妙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在秋夜乘舟行进时的心境与自然景观。
"起看船头蜀锦张"一句,以动作开篇,通过船头挂着的蜀锦(一种质地细腻、图案华丽的织物)的展开,引出下文的意境。这里蜀锦不仅是装饰性的描写,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沙汀红叶舞斜阳"中,沙汀即河岸或湖泊的浅滩地带,红叶在斜阳(傍晚时分的阳光)下随风舞动,这一景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色彩和氛围。
接着,"杖拿惊起睡鸳鸯"一句,以诗人的杖(拐杖,即手杖)为中心,传达了一种意外与惊喜。睡着的鸳鸯被惊醒,这里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警觉与感受。
"木落群山雕玉□,霜和冷月浸澄江"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风光图。木叶纷纷而落,群山如同雕刻般精美;霜和(轻微的霜冻)与冷月共同作用,使得江水变得更加清澈。
最后,"疏篷今夜梦潇湘"一句,以诗人的内心世界作为收束。疏篷指的是简陋的小屋或船舱,而梦到潇湘(古代地名,即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则是诗人对远方美好景致的向往和回忆。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秋夜独处时的情感流转和心境变化。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更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内省精神。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