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孤鹤暮知还,晚泊钱唐看越山。
珍重今朝重展卷,吟诗作赋北窗间。
白云孤鹤暮知还,晚泊钱唐看越山。
珍重今朝重展卷,吟诗作赋北窗间。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名为《题高房山尚书著色山水》。倪瓒以山水画闻名,其诗作往往与画风相得益彰,此诗便是对一幅山水画的题咏。
诗中首句“白云孤鹤暮知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傍晚时分,一只孤鹤在白云间翱翔,仿佛是归巢的使者,引人遐想。这句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孤鹤象征着隐士或诗人,白云则代表了超脱尘世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第二句“晚泊钱塘看越山”,将视角转向现实,描述了诗人乘船停泊在钱塘江边,眺望远处的越山。钱塘江与越山,既是地理上的具体景物,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钱塘江潮涌壮观,越山则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一句通过空间的转换,展现了诗人从自然景观到内心情感的过渡。
接下来的“珍重今朝重展卷”,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在现代社会,书籍和画卷都是知识与审美的载体,这里的“展卷”不仅指展开画卷欣赏,也暗含了打开书卷阅读之意,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间”,将场景转至室内,诗人独自一人,在北窗下吟诗作赋。北窗常被文人雅士视为读书写作的理想之地,因为北窗光线柔和,不易使人烦躁。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宁静的创作环境,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倪瓒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体现了他作为艺术家对生活、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一叶井梧落,微凉生瘦藤。
老兼秋共至,衰与病相仍。
砌近虫号枕,檐疏雨翳灯。
熏炉对经卷,清似住山僧。
洞庭千木奴,寸丝不挂手。
来输步兵厨,酿作青田酒。
王家玉东西,未觉岁华走。
方从罗浮山,已作南阳寿。
还将瓮头春,慰子雪入牖。
我方缚禅律,一举烦屡嗅。
东坡酒中仙,醉墨粲星斗。
诗成以属我,千金须弊帚。
何曾樽俎间,著客面黧黝。
定须笑美人,蘸甲不濡口。
世态轻浮君莫道,相逢何必论才调。
铅刀快利莫耶迟,果下翩翩望云老。
人前安得无穷好,应须富贵长年少。
莫教白发更栖迟,不遭毁骂逢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