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莫道软如绵,满纸虚辞辄叩天。
堪笑问来无别事,相争数百是釐钱。
民情莫道软如绵,满纸虚辞辄叩天。
堪笑问来无别事,相争数百是釐钱。
这首诗以民情为切入点,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权力的敬畏与对微小利益的争夺。"民情莫道软如绵",看似柔弱的民情实则蕴含着坚韧的力量,如同绵延不绝的山川,不可轻易忽视。诗人通过"满纸虚辞辄叩天"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民众在面对权力时,往往选择以言辞表达诉求,寄希望于上层的干预和解决。
接下来的两句"堪笑问来无别事,相争数百是釐钱",则将笔触深入到具体的民生问题中。"堪笑"二字,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暗含了对人性中贪婪一面的批判。"无别事"强调了争斗的表面原因——几百文钱的小利,而实际上却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不公。这种对于微不足道利益的争夺,背后隐藏的是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制度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民间生活琐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权力与利益关系的微妙平衡,以及普通民众在其中的无奈与抗争。诗中寓含的深意,不仅在于对具体事件的描述,更在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弱点的反思。
鬲津之水流潺湲,蛟龙抱珠藏黑渊。
两岸杏花一万树,天风破碎生春烟。
丝丝寒食秋千雨,片片波面胭脂钱。
土墙茅屋插数椽,谢客读书三十年。
青蒲白鸥相映带,花须蝶粉日里缠。
身如蠹鱼穿其穴,龙唇檑具床头悬。
何不拂袖思归田,输我山?窗下眠。
南村老人诗百篇,与君细论长河边。
今见此图一流连,为此图者摹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