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佛顶菊》
《佛顶菊》全文
元 / 杨维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莲社渊明手自栽,头颅终不惹尘埃。

东篱若为摩挲看,西域亲曾受记来。

妙色尽从枝上发,慧香直奔脑门开。

明年九月重阳节,再托摩耶圣母胎。

(0)
鉴赏

此诗《佛顶菊》由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通过对佛顶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法的深刻感悟。

首句“莲社渊明手自栽”,以陶渊明植莲的典故起笔,暗喻佛顶菊如同莲花般高洁,是诗人亲手培育的象征纯洁与超脱之物。次句“头颅终不惹尘埃”进一步强调了佛顶菊不染尘世污浊的特质,其形象如同佛陀般清净无染。

“东篱若为摩挲看,西域亲曾受记来”两句,运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意境,将佛顶菊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相联系,同时又通过“西域亲曾受记来”暗示佛顶菊与佛教的深厚渊源,仿佛是从遥远的西方传来,具有神圣的启示意义。

“妙色尽从枝上发,慧香直奔脑门开”则直接赞美了佛顶菊的美丽与香气,不仅视觉上妙不可言,更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智慧之光在脑海中绽放。最后,“明年九月重阳节,再托摩耶圣母胎”一句,预示着佛顶菊将在重阳佳节再次绽放,如同摩耶圣母孕育佛陀一般,预示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佛顶菊作为佛教圣物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作者介绍
杨维桢

杨维桢
朝代:元   字:廉夫   号:铁崖   籍贯:铁笛道   生辰:1296—1370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猜你喜欢

洞仙歌·其二和实甫忆内

罗巾余麝,渍年时芳汗。写上香词泪珠满。

料湘天骤暖,茉莉薰衣,新月下,人与花枝影乱。

粉侯关内住,比似牵牛,可有鹊桥渡天汉。

锦字几时来,玉雁南飞,莫飞到、衡阳才转。

但传语、潇湘景中人,把寄外明珰,两边回换。

(0)

清平乐·其一

楝花风细。帘卷湘波翠。过午双柑人不至。

柳外黄莺独自。墙头纤草垂垂。画廊密雨如丝。

净洗芭蕉两本,待侬叶上题诗。

(0)

江城梅花引.秋闺二解·其一

锁香房户小帘栊。桂堂东。几相逢。

云际一钩残月挂梧桐。

闲踏苍苔来又去,频徙倚,玉阶前,白露中。

月黄星黡晚妆慵。口朱融。鬓蝉松。

近也近也,近重九、愁雨愁风。

半臂吴绵纤手慢裁缝。

刀尺已收临欲睡,还看取,小灯花,缀玉虫。

(0)

玲珑四犯·其二再和午诒一百年前白荷花瓣

榜眼莲花,早历尽中书,廿四番考。

太素光阴,三万六千过了。

曾见五世鸳鸯,一辈辈、白头双笑。

记一年、一阕菱歌,红豆金箱不少。

那回偷采芳龄小。叹莲娃、生子都老。

藏身粉指青编里,也抵中山一觉。

依旧浅水蓬莱,想玉面、皱纹羞照。

忆折梅同下西洲,犹是玉台初稿。

(0)

阮郎归.前题

红绵浅蘸翠罂油。皂罗缝臂韝。解开青绺倩人梳。

绿云香满楼。珍剃绕,茜绒收。牡丹花似不。

一螺美满学苏州。与郎圆到头。

(0)

重叠金·其十一

腻笺红泪思相寄。寄相思泪红笺腻。钗燕玉人来。

来人玉燕钗。苦心鹃夜语。语夜鹃心苦。

谁共合欢杯。杯欢合共谁。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