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陁十里度逡巡,览古偏迟行路人。
于二典中钦往圣,况三代上即斯民。
青帘不买中山酒,绿柳全呈?水春。
岂有新奇传治法,年丰无事渐还醇。
坡陁十里度逡巡,览古偏迟行路人。
于二典中钦往圣,况三代上即斯民。
青帘不买中山酒,绿柳全呈?水春。
岂有新奇传治法,年丰无事渐还醇。
此诗《唐县览古》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诗人游览唐县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古代文明的追思与感慨。
首句“坡陁十里度逡巡”,以“坡陁”形容道路的崎岖不平,诗人缓缓前行,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慎重,体现了游览古地时的庄重与敬畏之情。“度逡巡”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边走边思考,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览古偏迟行路人”,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古迹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探索的态度,相较于一般的行路人,他更愿意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历史的痕迹。
“于二典中钦往圣,况三代上即斯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先民智慧的赞叹。在“二典”(指《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的指引下,诗人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圣人的智慧光芒,而“三代上即斯民”则表明了他对先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认为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同样值得学习和传承。
“青帘不买中山酒,绿柳全呈?水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青色的酒旗未被买下,或许是因为诗人的心境已超越了物质的享受,而是沉浸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之中;绿柳映衬着清澈的水面,春意盎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岂有新奇传治法,年丰无事渐还醇”,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治理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治理之道并不在于追求新奇的方法,而是在于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之时,逐渐回归到淳朴、和谐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古代文明中朴素、和谐价值观的推崇。
综上所述,《唐县览古》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左江无安流,柳庆久糜烂。
匪梳兵如篦,用人实不善。
奏报多斩获,肃清谓已近。
岂知祻未艾,复致柳州叛。
溃卒趋东泉,中渡首亦散。
或云陷雒容,桂林殊可患。
大臣顿失措,满局子俱乱。
边军才五千,遂欲调其半。
两月仅能达,宁足禦奔窜。
藩篱羌自撤,何以弭外衅。
非予执不可,隐忧谁的见?
治丝而棼之,抵几为一叹。
稚辛闻此变,千里来共哭。
四支已半摧,一手倚一足。
作书寄萱妹,天地此骨肉。
事牵难久留,送汝使我独。
登舟一悽惶,去去意殊酷。
楼头卧更起,船尾灯犹绿。
江波闇涨天,风雨欲揭屋。
馀生付残世,何地同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