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掩云烟,山翁春正眠。
琼琼筝手好,燕燕画心玄。
呼鸟掌中食,留僧花里禅。
几人能白发,珍重采芝篇。
窗户掩云烟,山翁春正眠。
琼琼筝手好,燕燕画心玄。
呼鸟掌中食,留僧花里禅。
几人能白发,珍重采芝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卷。首句“窗户掩云烟”,以窗户掩映云烟起笔,营造出一种隐逸脱俗的氛围。接着,“山翁春正眠”一句,点明了人物身份与时间背景,山翁在春天的午后安详地小憩,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琼琼筝手好,燕燕画心玄”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翁比作技艺高超的筝手和心思深邃的画家,暗示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高雅。同时,也通过“琼琼”、“燕燕”的修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美感。
“呼鸟掌中食,留僧花里禅”则进一步展现了山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他以鸟为伴,以花为师,通过喂食小鸟和邀请僧人共赏花景,进行心灵的修行与交流,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平和。
最后,“几人能白发,珍重采芝篇”表达了对山翁这种长寿且精神富足生活的赞美与向往。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的积累,而“采芝篇”则暗指追求长生不老或精神境界的提升,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美好与主人翁的高洁品质,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桃李漫山,风日暖、朝来开彻。
东溪上、落花流水,暮春三月。
一片花飞春意减,有花堪折君须折。
恨百年、春事短长亭,匆匆别。
金缕唱,金蕉拍,休直待,芳华歇。
到绿阴青子,只供愁绝。
坐上常看尊有酒,镜中莫管头如雪。
料醉来、人说次公狂,从渠说。
接云千丈层崖,古来此地风烟好。
青山得意,十分浓秀,都将倾倒。
可恨孤峰,几回空见,松筠枯槁。
自都门送别,膏车秣马,谁更问,一作闻盘中道。
我爱陂塘南畔,小川平、横冈回抱。
野麋山鹿,平生心在,长林丰草。
婢织奴耕,岁时供我,酒船花灶。
把人间万事,从头放下,只山
百年同是行人,酒乡独有归休地。
此心安处,良辰美景,般般称遂。
力士铛头,舒州杓畔,不妨游戏。
算为狂为隐,非狂非隐,人谁解,先生意。
莫笑糊涂老眼,几回看、红轮西坠。
一杯到手,人间万事,俱然少味。
范蠡张良,尽他惊怪,陈抟贪睡。
且陶陶兀兀,今朝醉了,更明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