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王郎,有谁识、这是琵琶仙子。
弹出南宋新声,词人任驱使。
红豆好、尊前丽曲,有添得、小红能记。
笛已亲教,琴如自弄,香阁多喜。
笑连日、情满徐妆,为梅萼、纷纷点丫髻。
催我暗香幽咽,尽骚人风致。
须说与、裁云剪月,有个侬、俊句相媚。
便与分入槽檀,遏云天际。
天授王郎,有谁识、这是琵琶仙子。
弹出南宋新声,词人任驱使。
红豆好、尊前丽曲,有添得、小红能记。
笛已亲教,琴如自弄,香阁多喜。
笑连日、情满徐妆,为梅萼、纷纷点丫髻。
催我暗香幽咽,尽骚人风致。
须说与、裁云剪月,有个侬、俊句相媚。
便与分入槽檀,遏云天际。
这首诗以琵琶为引线,描绘了一幅南宋文人雅集的场景。诗人屈大均巧妙地将词与音乐结合,通过琵琶仙子的演奏,展现了词人的才华和情感。诗中“红豆好、尊前丽曲”一句,不仅赞美了音乐之美,也暗示了词曲之间的和谐与共鸣。“笛已亲教,琴如自弄”,则生动描绘了音乐家们技艺的精湛与自然的融合。最后,“便与分入槽檀,遏云天际”一句,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崇高追求和对词人创作的高度赞赏。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小红能记”、“香阁多喜”、“暗香幽咽”、“骚人风致”等,不仅展现了音乐与文学的交融,也体现了诗人对南宋文化的深情追忆。通过琵琶仙子的歌声,诗人向屈大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借机赞美了屈大均的词作,以及其作品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高超技艺。
稚子今朝是两周,新衣戏舞拜前头。
伤心孺慕声声切,母在重泉听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