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剑欲远适,舍旃辄复息。
四海广大身正孤,东西南北颇同役。
筑室种树反开门,闾里小人哀王孙。
丈夫委顺故在俗,馀事悠悠何足论。
抚剑欲远适,舍旃辄复息。
四海广大身正孤,东西南北颇同役。
筑室种树反开门,闾里小人哀王孙。
丈夫委顺故在俗,馀事悠悠何足论。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筑室种树》。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由与归隐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无奈接受。
首句“抚剑欲远适,舍旃辄复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远方的探索,但每当即将踏上旅途时,却又因各种原因而停下脚步,回归现实。这种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束缚之间的冲突,是许多文人墨客在面对社会与个人理想时的共同体验。
接着,“四海广大身正孤,东西南北颇同役”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广泛世界的认知。尽管世界广阔无垠,但个体却显得如此渺小和孤立。同时,无论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人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似乎都陷入了相似的命运轮回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
“筑室种树反开门,闾里小人哀王孙”则描绘了诗人选择归隐田园的生活场景。他建造房屋,种植树木,看似与世隔绝,但实际上并未完全脱离社会。这里的“小人”可能是指普通百姓,而“王孙”则是诗人自指,暗示着即使身处乡野,诗人仍保持着对社会的关注与同情。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怀。
最后,“丈夫委顺故在俗,馀事悠悠何足论”表明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他认为作为男人,应该顺应社会规则,融入世俗之中。而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则不必过于计较。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同时,也要兼顾现实生活的责任与义务。
综上所述,《筑室种树》一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由与归隐的向往、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情感的作品。
丘园事韬晦,托迹依蓬蒿。
栖迟四十载,悉屏尘事交。
犹子瑚琏器,置身登青霄。
感念同气恩,心焉结烦劳。
翩然辞林扉,京华远游遨。
欢爱情既洽,别离思已消。
因登钟山岑,乃望长江潮。
时逢康泰盛,治用神化超。
壮兹平生志,摅此胸中豪。
薄言赋旋归,东流溯轻舠。
天边三山迥,云际九华高。
还家田庐静,去郭烟水遥。
岂无当世贤,连茹思拔茅。
卷舒各有道,泾渭难溷淆。
白驹终莫絷,丛桂那能招。
重来谅未卜,仰止徒长谣。
青青璚树枝,忽带风霜雪。
借问此何来,沅湘久从役。
翻思离别年,寒暑屡迁易。
故交几人存,往事谁能识。
秋风飘大荒,旅雁振新翼。
翩然整行旆,又欲辞乡国。
庭闱岂不恋,王事敢宁息。
嗟予久衰病,送子伤衷臆。
匪无丈夫志,临岐要难抑。
后会复何时,劝子加餐食。
东去有瀛洲,灵鳌戴三峰。
洪涛九万里,云海彷佛通。
神仙息其上,丹阙泊珠宫。
餐霞几玉蕊,绿发双青瞳。
我将从之游,轻举凌长风。
飘飘八纮外,流睇九垓中。
江河一沟渎,泰华如蚁封。
放神荡精魄,寿与天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