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
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
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
罚轻犹在念,忽喜尚留情。
明慎全无枉,哀矜在好生。
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
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
每削繁苛性,常深恻隐诚。
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
刑措谅斯在,欢然仰颂声。
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
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
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
罚轻犹在念,忽喜尚留情。
明慎全无枉,哀矜在好生。
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
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
每削繁苛性,常深恻隐诚。
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
刑措谅斯在,欢然仰颂声。
这首诗是一篇歌颂帝王德政的作品,通过对古代圣君和理想化的法治描绘来表达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德治与刑罚宽严适中的赞美之辞,体现了作者对于法律公正、仁慈施政的期望。
“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两句开篇即设立了高远的道德标准,强调帝王之德如同图书般传颂后世。"上德"指的是最高的道德,"表鸿名"则是说这种品德被广为人知。
“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进一步阐述了理想中的法治之初,是以道德为首,超越于自然界和历史时期之上。
“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则强调了法律的公正与温和,能够使社会安宁,人们无需诉诸法律。
接下来的几句:“罚轻犹在念,忽喜尚留情。明慎全无枉,哀矜在好生。”表达的是对刑罚宽严适中的思考,即便是轻微的惩罚也应出于仁心,对待百姓如同慈父。
“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则描述了法律的细致入微和公正无私。"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强调了对不廉洁行为的警惕以及对公平审判的重视。
“每削繁苛性,常深恻隐诚”表达了简化法律、减少繁文缛节,同时保持内心的真诚和对待百姓的关怀。
最后,“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刑措谅斯在,欢然仰颂声。”则是对理想政治状态的总结,强调了宽仁的政策、慎重的审判、严明而公正的法律,以及人民对于这种理想政局的赞美与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法治社会的美好愿景,是一篇集哲学思考与文学修辞于一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