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
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
尚连馀蕊在,深映乱荷低。
脆美知新采,近根犹带泥。
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
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
尚连馀蕊在,深映乱荷低。
脆美知新采,近根犹带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荷花采摘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荷花的鲜美与自然之趣。
"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 这两句写出了荷花已经成熟,但并不需要一次性全部采摘,可以根据需要逐渐采食,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从容不迫、享受生活的态度。
"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 山蜂子的形象,用来比喻荷花的嫩滑,而“天马蹄”则形象地表达了荷花中空的部分形状,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荷花之美。
"尚连馀蕊在,深映乱荷低。" 这里描绘的是荷花还带着未完全开放的花蕊,而它们被深深地映照在水中,与周围的荷叶交织成一片繁密的景象。
"脆美知新采,近根犹带泥。" 最后两句强调了荷花的脆嫩与美味,以及它的新鲜度,还有它被采摘时带着的泥土,这些细节增添了一份生动感和真实感。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外形、质地、成熟程度以及采食状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切体验,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怀。
人寿不如纸,何论命厚薄。
手书积卅年,斩若墨新著。
行藏细事耳,胶漆吾与若。
所憾廿载中,囚置一涯各。
会话何匆匆,命驾复虚诺。
早知但一面,悔不十日醵。
凭棺邈山河,归梦更安托?
发箧向风檐,瞿然九原作。